手握新能源汽车“双资质”项目两年后 1/4企业无产品( 二 )

距离发改委颁发最后一个项目资质已经两年有余。公开资料显示,12家“双资质”企业均已完成工厂的建设,因此避免了其资质被取消的风险。但根据统计,目前仅有9家企业推出了量产车型,且销量差距很大,另外的3家没有产品上市,甚至还有企业陷入欠薪裁员的风波。

显然,“双资质”并不能成为所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护身符。“除资质外,资金是影响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展最主要的原因,同时技术、人才储备的影响也非常大。”一位不愿具名的新造车企业高管对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表示。

仍有三家无量产车型

在取得“双资质”的企业中,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其取得资质的时间也普遍靠前,目前均有产品在市面上销售,在销量上也遥遥领先。如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均在2016年就获得了发改委的项目核准。数据显示,这三家车企的2018年的年销量分别为15.8万辆、9万辆和5万辆。业内认为,传统车企新能源项目进展较顺的主要原因是其背靠母公司较强的资金储备及研发技术,这使项目进展得到保障。

知豆汽车近几年的经历被认为印证了传统车企的资源支持对新能源项目的重要性。2016年前,知豆汽车在吉利控股的情况下走过了它的黄金年代。但在吉利汽车减持知豆股份后,随着竞争加剧后者出现产品断档、销量急速下滑。到了2018年,知豆汽车销量仅为1.5万辆,同比下滑64%,远未达到原定目标8万辆。并且从去年开始,知豆汽车不断被爆股权冻结,裁员欠薪,并被列入失信名单。最新消息显示,知豆汽车正在进行公司重组。有消息透露知豆汽车在寻求吉利汽车重新出手相救,但目前没有得到吉利汽车确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