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美妆90分钟销售额破亿,被五环内人群忽略的“隐形冠军”( 九 )

这句话可以通过中国化妆品20年的发展历史来理解 。 中国化妆品大致经历了三次渠道变革 。 2000年左右 , 本土品牌在传统渠道落败于进口品牌 , 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 自然堂、珀莱雅、丸美都是早期代表 , 相较于国际大牌 , 它们对本地情况更为了解 , 在折扣率、返点等措施上相对灵活 , 很快在下沉市场铺开 。 2012年开始 , 化妆品渠道逐渐发生变化 。 KA和百货渠道市占率减少 , 电商渠道红利催生了一批淘品牌;近些年 , 新锐品牌借助内容社交平台强势入局 。

回顾上述提到的几个品牌 , 也都是抓住了不同渠道而崛起 , 例如微商、线下皮肤诊所、社交分销电商等等 , 那么 , 国货美妆还有没有新的渠道机会?

菊子小姐创始人杨菊子认为 , 新国货美妆品牌的创业机会还在线上 , 从现实角度考虑 , 新锐品牌起初还没有影响力 , 线下渠道很难开展 。 其次从线下起家的产品 , 因为多级经销要照顾到各级利润 , 在做电商时没有价格优势 。

“现在流量分散了、渠道多元了 , 主要还是应该根据品牌的定位来思考渠道在哪 。 例如美妆 , 用户越来越注重体验感 , 一些线下的创新体验活动也必不可少 , 或许也会成为一个流量口 。 ”菊子小姐创始人杨菊子讲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