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榜500强背后: 结构变革与平台经济价值( 十 )

雷军说过 , 小米是他最后一个直接管理、全职工作的公司 , 这里面有他强烈的意志在 。

在这个层面 , 再看小米第二轮的飞轮效应 , 就能体会到更多逻辑 。

2016至2017年 , 雷军主持了小米的再造与升级 。 他甚至亲自负责了手机的研发、质量、供应链及交付 。 2017年年中 , 小米整体系统逐步企稳 , 走出被动 , 展示出强劲的成长性 。 这一过程 , 我们看到了 , 小米有以下巨大变化:

1、性价比基础上 , 手机体验大幅提升 , 产品线有更多区隔 , 开始强化多品牌运营;

2、技术积累已见成效 , 并开始有中台建构的动向;

3、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布局渐成规模;

4、多品类与服务日益场景化 , 物联网平台发挥关键作用 , 生态体系成为驱动力 。

5、小米组织管理、整体运营走向精细化 。

这种变化 , 反映了小米决策与管理团队出色的驾驭能力 。 因为 , 它不是单一环节的调整或优化 , 而是整个体系的革新 。 老实说 , 2015年到2017年 , 小米经历了一场高速换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