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榜500强背后: 结构变革与平台经济价值( 八 )

此外 , 小米员工数量已达一定规模 , 产品线、组织体系、生态体系已相当复杂 , 到了一个对外重塑结构、战略、增长驱动以及商业模式的时候 。

2015年以来围绕小米的质疑、嘲弄、侮辱 , 行业罕见 。 既有外界误读与扭曲 , 也有转型艰困 。 这是一场系统危机 。 此前4年长得太快 , 到了补课时候 。 2015年-2016年 , 小米的调整带给外界的感受非常复杂 , 乐观的雷军出现了哽咽 。 直到2017年深圳旗舰店揭幕前 , 他亦未再公开提过进入500强信息 。

规模背后的领导力与结构变革

但小米的自然禀赋、价值观及商业立场决定了 , 你很难真正打倒它 。

必须要提一下雷军的能量 。 他是小米的核心领导力所在 。 雷军虽不像马云那样有恢弘的格局与视野 , 也没有柳传志那种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 也不是眼下多厉害的技术牛人 。 但是 , 他身上的特质 , 却不是大多数企业所具备:

1、 企业家、领导力、组织力 。 不到30岁 , 就领导过当红的本地软件巨头 , 口碑甚高 , 验证过行业领导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力、组织管理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