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榜500强背后: 结构变革与平台经济价值( 七 )

不过 , 恰在2015年 , 小米遭遇创立后一轮重大挑战 。 当年营收780亿 , 同比几乎谈不上增长 。 当竞对接二连三发布旗舰时 , 小米虽也有新品 , 但有些失去节奏 , 同类产品缺乏惊艳 。 2016年上半年 , 危机加重 。 那周期 , 有人甚至断言小米将倒在2017年 。

小米这轮危机 , 产品问题只是表现 , 本质上是行业趋势变化引发的一场系统危机:

1、 功能机替代已近尾声 , 对智能机技术与产品提出更高要求 。

2、 智能机人口覆盖已到一个瓶颈期 , 终端品类、服务品类急须丰富与升级 。

3、 体验经济兴起 , 线上线下场景急需融合 , 小米渠道面临升级 。

这三方面 , 小米都有明显不足 。 比如产品上 , 2015至2016 , 小米品质与交付话题不断 。 品牌上 , 虽有小米、红米区隔 , 但都强调性价比 , 缺乏价格弹性 , 未能有效满足日益明显的消费分级;品类与场景再造上 , 2015年 , 小米产品线已非常丰富 , 生态链也在全面发力 , 但因缺乏系统整合 , 场景构建 , 外界认为只是多元化 , 追求“东方不亮西方亮“ , 反而加重了手机主业争议;小米线上营销覆盖有限 , 已难适应消费升级与体验经济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