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榜500强背后: 结构变革与平台经济价值(11)

财务面的反映更直观 。 2017年年末 , 深圳旗舰店揭幕仪式上 , 雷军对外展示了小米系统改造的成效 , 并透露 , 公司营收已超过1000亿大关 。 同时 , 继2014年之后 , 他再度提到 , 小米有望在“明后年”进入世界500强 。

那一刻 , 夸克在现场的感受是 , 雷军传递了小米的道路自信、模式自信、价值观自信 。 小米新一轮窗口期已经打开 。

整个2018年 , 小米冲刺甚猛 。 一是IPO , 涉及成长与估值 , 它的整个业务版图、商业模式需要新的阐释与结构化定位 , 以突出成长性与投资价值;二是小米越来越大、复杂 , 它的组织管理面临持续的升级 , 以匹配IPO前后的挑战 。

事实上 , 我们已在2017年看到了小米的成长性与投资价值 。 它诞生时的互联网属性再度凸显 。 不仅因服务业务持续增长 , 更是因为整个运营体系的超级协同与平台建构成效 。 同时 , 我们也看到 , 小米在IPO前 , 升级了表述 , 强调了物联网属性 。 这为2019年年初“手机+AIOT”双驱动战略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