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的「中国式」崛起与溃败( 七 )

从小众走向大众 , 扩大消费者群体的过程 , 到底是往上走 , 还是向下沉 , 无印良品的品牌管理者 , 真的很混乱 。 从这一点来说 , 品牌策略早期不够清晰 , 可以归结为中国市场的特殊给出了误导信息 , 但后期还是如此蹒跚摇摆 , 是决策者思路真的不够清楚 。

03

退潮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到 , 物质丰盈到一定程度 , 消费行为会取代生产行为 , 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 。 消费社会中 , 消费者更加追求商品的象征意义和符号价值 。

2015年前后 , 中国市场迎来了消费文化的鼎盛期 。 人们的消费已经从实体商品上升到概念层面 , 从功能属性上升到符号层面 。

一方面 , 品牌为了自身溢价 , 一直在努力给产品赋予更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 忽略了产品功能性价值的提升 , 另一方面 , 消费者紧抓商品背后的象征意义和符号 , 进行炫耀性的消费和追捧 。 这导致商品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平衡被彻底打破 。

这似乎是中国消费社会的一个缩影:财富、成功、文化等虚拟的意义或概念 , 对消费者的驯化已经到了惊人的程度 。 消费者通过炫耀性消费来获取上述符号意义 , 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