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13条"颁布 打造"夜京城"地标推出深夜食堂( 八 )

古稀之年的老丁在手机上看到了这条推文,从小在北京城墙根长大,一有空闲就到博物馆走走。国博开夜场,还是第一次听说。图凉快、清净,他斜挎着一个绿色帆布包就来了,老花镜架在鼻梁上,贴近玻璃窗,盯着里面的秦简看。

秦代的县政运行是怎么回事,这位头发白了一半的老大爷可以讲上十几分钟,从郡到县再到乡、亭、里,每一级的职能都可以掰着手指头说说。

八月初,央视在网络调查中问:如果博物馆、美术馆开放夜场,你会考虑前去参观吗?参与投票的723人中,88.9%选择了“会”,而主要原因一项中,夜晚的独特体验、不耽误白天工作、避开高峰人群,各自获得了超过30%的票数。

延长闭馆的几个小时给参观者带来便利,也给服务人员带来更多工作。博物馆的每一层都分布着八九位保洁人员,高度过膝的黑色塑料袋里,装着广西小朋友的零食袋,湖北高中生的湿纸巾,或是黑龙江夫妇的矿泉水瓶。这样的袋子,他们每人每天要拎出去十一二袋,赶上延长闭馆的周日,数字则会上升到十六七。

东城区的珐琅厂也在“夜间经济”的大潮下延长了营业时间。7月底开始,珐琅厂每周五六举办夜场,原本5点的下班时间延长到了夜里10点,这家63岁的国营工厂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披着夜色到来的参观者和消费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