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经济13条"颁布 打造"夜京城"地标推出深夜食堂( 九 )

彩云碗上绘着飞天,国色天香瓶上满是花鸟,铜胎掐丝珐琅地动仪的八只蟾蜍、八条龙在展厅角落里闪着金光,一对珐琅仙鹤衔着烛台单足而立。造访者大多是附近居民和暑期旅行者,比起纹样设计、工艺流程,更容易被讨论的是价格,36万的珐琅船被三个拍着肚子的中年人看了四五圈,一万多块钱的葫芦罐听到了来自南方的口音:“这个好看,就是太贵了。”

“别小看这厂,三五百能花出去,三五百万也能花出去。”小王站在角落里说。他胖乎乎的,能侃,爱笑。在白天,他是厂里的技工,负责掐丝,按照工艺美术大师们设计的图样,把铜丝“一镊子一镊子地粘上去”;晚上的任务则是客串安保人员,同时也给来来往往的人解释身边的景泰蓝们的材料和制作工序。

如今,每周五六延长的五个小时,给珐琅厂带来了为数不少的客流量,未必全都是消费者,更多的是参观者。夜色之下,商业属性减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占了上风,小王把眼睛挑向转角处的人群,“我们工会主席不也在那儿科普着呢嘛”。

列检员“连轴转”

夜38路驾驶员张凯已经握了十几年公交方向盘,最近三年,暗沉的眼袋陪他一起开夜班车。从北二环德胜门一路向北,和西二旗、西三旗擦肩,抵达回龙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