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完WeWork招股书,我们发现世界还是1950年的人说了算(13)

WeWork招股书中提到会员(member)1044次,但是提到代表面积 squarefeet只有6次,作为产品的worksatation提及94次。这代表什么?传统商办售卖链条上的面积,被转化为办公产品,服务于用户。

这种模式,不仅改变了产业链条,同时改变了定价逻辑,再回头去看估值,是不是更合理一些呢?

所幸有WeWork这种同行,所幸这条路上没有太多中国同行,更庆幸的是梦想加创立之初就找到了与WeWork殊途同归(用户需求导向)但又有差异化(智能驱动)的路径。无论是WeWork的“空间即服务(SssS,space as a service)”,都在强调以产品优势,抓住中国市场的机会,与之抗衡。

传统固然强大,但总会有创新去打破传统。但新的办公服务模式带来的改变,是不可逆的。

梦想加市场高级总监李峥:

WeWork自成立以来的底层逻辑一直都没有变,基于它所服务的会员体系、会员规模来评估整体商业价值,而非传统房地产行业的基于面积和空间的逻辑。WeWork用来撬动会员规模的底层逻辑是它的运营面积、服务方式以及会员体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