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下沉市场:聚划算和京东、拼多多的不同( 七 )

也就是说,针对聚划算平台,那些原本就是淘系的商家,还是要适配聚划算打造的全新品类规划和商家运营。

对于聚划算来说,假如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类运营、商家运营、商品结构。聚划算在供给优势和商家能力输出上,既无法打造自己和淘宝天猫区别开的核心价值,也无法落地在下沉市场的消费心智。

品牌商家在淘宝、天猫、聚划算三个平台的品牌策略可以是一致的,但是供给策略必须彼此独立。这要求聚划算在品牌商、产业带、C2M(个性定制)上的沟通也是基于彼此独立业务要求和小二(运营)团队深入推进。

打造中国产业带在聚划算的供给能力,这个很好理解,毕竟中国有着全球最好的制造能力,发挥中国供应链的深层次效能和价值,通过聚划算这个平台,让工厂和用户形成端到端的直连,有助于低价和好货两个要素,同时渗透到下沉市场。

聚划算下沉策略的长期价值

低价好货、好货低价。两个概念的差异化,天壤之别。

拼多多会相对偏向“低价好货”,以价格作为第一驱动手段,通过陌生人的拼团,或者熟人关系链的社交撬动,形成同一个商品在一个限定的时间段,以价格驱动力和拼团手段,撬动平台上足够多的下单行为。一种集合了相亲模式(人货匹配)、批发模式(低价走量)、拍卖模式(限定时间)的综合销售手段。属于品牌商的商品直接发货,属于品牌工厂的商品则要等待一个生产周期。为此,拼多多甚至不屑于官网运营(官网也是引导手机扫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