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会】从《诗经》到《万叶集》:古人是如何与神交谈的?( 三 )

印度的《梨俱吠陀本集》成书于前12世纪前后。于此时间稍晚——大概前10世纪左右,中国即开始了《诗经》的时代。虽然绝对年代上相当晚,但日本的《万叶集》也是具有上述古代歌谣特性的歌集。在各民族历史开始的时期,为何古代歌谣的时代会突然到来?这是一大谜题。

从历史时期而言,中国古代氏族的解体应始于西周后期,而日本则是在《万叶集》的早期时代。《诗经》与《万叶集》这两部古代歌谣集从本质而言具有很多相似性,都基于这种古代氏族社会崩塌的社会史实。两者都从此前被绝对畏惧的神灵咒缚之祭祀共同体中解放出来,进入了历史世界之中。每个人都于此第一次获得了自由。感情得到解放,爱恋与悲伤可以自由抒发。在新的视角下,自然是新鲜的,人们的感情也变得鲜明。这是人类在历史上首次经历的新生时代。人们追求共同的情感,遂将这种喜悦和悲伤形诸歌咏。这种歌咏并不似其他的古代歌谣,只歌咏深刻的冥想、胜利的喜悦,或表现对命运的恐惧。古代歌谣的本质,毋宁须求之于《诗经》和《万叶集》这种民众生活感情的丰沛表现。于此,与神祇同在的人们,从对神祇的隶属之中解放出来,在逐渐鲜明地歌咏中确立了现实感情的精神历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