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行业鼻祖,最大的催账团队( 七 )

除了捷信,在2010年获得牌照的其他三家消费金融公司,都有银行背景。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和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得首批筹备资格,它们的发起人分别为中国银行、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分别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试点。

经济观察报曾报道,2012年比起捷信高达23%的平均利率,北银消费的平均利率在11%左右,中银也在10%到14%。

捷信将自己的高利息,归咎于助贷过程中更高的融资成本。2011年到2013年间,捷信的合作伙伴之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至少发售了9笔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其年化收益率均在8.5%以上。

所以,2012年年底捷信才宣布扭亏为盈,此前其他三家银行系消金公司都已经实现盈利。

在李玉华看来,银行系消金公司与捷信完全属于两个战场,银行系服务的人群与银行本身的客户群仍有重叠,而捷信面对的是一群银行体系之外的人。

2012年的数据显示,捷信的平均授信额度是2300元,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户均贷款额基本都达到了几万元,比如当时北银户均贷款高达5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