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少女"影响大,欧洲民航形象变差,展开自救( 七 )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目前更为切实的策略并不是抵触来自各界的压力,而是力图将征收的税款留在民航领域。德国政府的民航业联络人托马斯·雅松贝克(Thomas Jarzombek)就表示道:“机票涨价是可行的,但前提应当是该税款以财政补贴的形式返还给民航业,特别是资助电动和混动飞行技术的研发。”

相比之下,马克龙政府征收的环境税最终就流入了铁路领域,用以补贴常年亏损的法铁(SNCF)。德国政府也同样准备立法,通过给德铁降低增值税的方式吸引人们改投火车出行。

最后,欧洲航空公司们还有一张颇有分量的政治牌:公平。这也是恰恰是开征航空税或航空燃油税目前面临的最大阻力。

由于欧洲各国面积相对较小,各国的出行者基本都可以轻易地通过改选邻国机场而规避种类繁多的税目。因此在许多批评者看来,新税目除了加重本国航空公司负担之外,还是典型的政府扭曲竞争条件的非市场行为。毕竟在这样一个全球竞争的行业中,孤岛式的解决方案意义并不大。

而为了规避航空燃油税,航空公司也可以选择在瑞士、挪威等非欧盟国家一次性添加过量航空煤油以降低成本,起飞重量的增加结果反而将加大碳排放。该结论也得到欧洲最大的航空保险公司Eurocontrol的研究支持。根据该机构的数据,目前欧洲航企为了充分利用各国之间的税率差异,15%的航班起飞时都携带了过量的燃油,由此导致的碳排放增量每年相当于一座十万人口的小型城市的排放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