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背后的锂电池战争:造车大佬“重金求子”(11)

在此背景下,通过兴建电池工厂,以规模效应缩减和控制电池成本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快速扩张产能的动力电池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高昂的产能扩充成本为动力电池企业设置了极高的资金门槛,动辄数十亿的动力电池工厂,无形中已筛去无数欲入局者。

根据普华永道汽车领域咨询师估计,为了建造一个年产能为8千兆瓦时的电池工厂,预计将需要投资8亿到10亿欧元。而仅根据大众集团2025年的电动汽车计划交付量计算,所需的电池容量为一年150千兆瓦时,这意味着在欧盟境内需要近20座8千兆瓦时规模的电池工厂。

对于任何一家整车厂或零部件厂而言,这都是一笔巨大投入。

在此背景下,去年2月,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宣布放弃自制动力电池的尝试,退出这个主机厂正在疯狂涌入的“超级赛道”。

博世给出的“退出”理由是,风险和效益不成正比,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已被东亚新能源势力所垄断。

以中国为例,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已占全球总产能的70%以上。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10名的企业中,中国占据七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