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仓是不是新电商(12)

各家在仓型标准、仓内操作流程和硬件配置上纷纷向最优解靠拢,意味着前置仓的前台模式基本成熟,行业也将进入到比拼中后台和精细化运营(即数据驱动运营)的阶段,比如流量获取价格的高低、用户运营能力的优劣和全国到地方的供应链资源的支持,以及通过大数据的预测能力提高每个仓的智能选品、智能补货能力,同时把缺货率和损耗率控制在最小范围。

行业对“前置仓正在从电商逻辑向O2O零售逻辑过渡”的判断,正是对电商逻辑下“统一对接需求、统一调用和统一供货”的某种反思,更强调每个仓的个性化服务,需要一部分决策权——比如部分生鲜的区域自采权限下放到每一个城市,并且注重本地流量的利用,否则高昂的引流成本可能成为压垮前置仓的稻草。一位知情人士向我们透露,每日优鲜2018年的线上营销投入已经占到了营业收入的10%,对于毛利率约12.5%的每日优鲜来说,这是一笔相当大的成本。

过度到O2O的零售逻辑,也意味着更强调供应链的比拼,需要前置仓供应链在基地直采和本地化供应方面做进一步优化,最终向市场验证自己是否具备重塑供给侧效率的能力。

什么样的零售企业才有能力重塑供给侧效率?一个可以对比的案例是在生鲜供应链上建立了足够壁垒、效率和毛利空间的永辉超市。华创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永辉对生鲜供应链的重塑是通过对各个流通环节的优化完成的,且全方位、各环节相辅相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