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转型时代:联想智慧服务的“贴地飞行”( 七 )

太多的企业跑到了风口 , 不过并没有飞起来 。 5G、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企业找到了很多通往未来的钥匙 , 不过都没能打开成功路上的门锁 。 很多行业高喊着智能化转型的口号 , 效果都不理想 。

“很多大型集成项目最后烂尾 , 正是因为对项目的管控不够 。 ”在戴炜看来 , 众多企业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 , 能够为各行业智慧化转型铺就场地 。 然而他们并没有教会产业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发展 , 如何在琳琅满目的技术面前 , 选择最合适的工具推动核心业务快速升级 。

在智慧化转型面前 , 技术只是手段 , 而非目的 , 遗憾的是太多企业本末倒置 。 融合最新技术的方案没能提升客户智慧发展的能力 , 最终让转型失去着力点 , 一度影响到部分行业的转型发展 。 “完成系统方案开发并不是结束 , 而是智能化转型的开始 。 ”戴炜补充说 。

因此在智能化道路上 , 转型是外部表现 , 赋能是底层需求 。 联想智慧服务若想成为中国智能化升级的引擎 , 必须改变“卖产品”的短线理念 , 建立“卖服务”的长效模式 。 用更为“接地气”的方式理解用户需求 , 达到为产业赋能的目标 , 才是智能化转型的理想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