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隐退450天的顺风车江湖:投机、洗牌与博弈(15)

杨磊的想法不难理解 。 顺风车对于滴滴更像一颗大树长出了新的枝叶 , 而对于哈啰则是重新种一颗树 , 这意味着滴滴做顺风车的沉没成本更低 。

更重要的是问题是安全 。 过高的增长速度 , 在某种程度上会掩盖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 顺风车带来的安全问题让企业的品牌和美誉度迅速受损 。 营收或许可以估量 , 但是品牌形象的损失是无价的 , 因此企业需要在安全和规模之间做出最优的平衡 。

哈啰的状态几乎是后来入局的出行企业的缩影 。 曹操出行首先发展吉利集团旗下车主成为顺风车车主 , 原因在于这些车型能够在GKUI系统(亿咖通旗下吉智能生态系统 , 具备AI Cloud 、超能语音、控件交互、全能ID 等多种功能)的加持下 , 实现安全服务和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 而首汽推出的顺风车 , 仅局限在B端企业用户的内部上下班场景进行试运营 , 因乘客与司机均为同一单位的员工 , 故能确保安全 。

某出行平台合伙人认为 , “曹操、首汽现在的声量太小了 , 它的体量摆在那里 , 想从顺风车市场抢下一块蛋糕 , 并不是件容易事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