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李鸿章与近代上海城市经济的崛起( 三 )
李鸿章辨析利害说,“各国通商以来,中国沿海、沿江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 。中国要富强、振兴,就必须创立和发展自己的航运事业,只有尽快组建华轮公司,才能与洋商“争衡” 。此时,幕僚盛宣怀也建议李鸿章速办商船,李深以为然,开始筹办招商局,所以用“招商”二字,原意是先由官办、再行招商承办 。后来,李鸿章又提出富于独创性的“官督商办”方案,他向招商局人员指出,目前没有官府的轮船在内,不必官商合办,应当官督商办,由“官”统筹大局,考察利弊,大力吸纳商股,以开全国风气之先 。
但是,尽管招商局在正式开张前刊登启事,明示设局宗旨为“潮流如斯,势难阻遏 。中国惟有急起直追,自行设局置轮,以维航业而塞漏卮”,却仍然无法得到旧式沙船商的普遍支持 。尤其是江浙的富商殷户,不少人投有巨资于外国轮船,听闻招商局成立的消息后,都十分不满 。即便李鸿章挑选的是沙船世家出身的朱其昂来负责筹组招商局,也不能消解沙船商与招商局的矛盾 。在开业前一个月,李鸿章不得不排除地方反对势力的阻隔,订定一项“成议”,公开表明招商局的轮船将“分运来年江浙漕粮”,以吸引华商的支持 。其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希望华商能够了解到,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于国家商民大局,实有所裨 。……我国人苟能一心一意,专注于是,十年之后,西国之利薮,不将尽为我所有也哉” 。
晚清政治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洋务派认为,“今日当务之急,莫若借法以富强 。强以练兵为先,富以裕商为本 。”求强求富都很重要,但只有从根本上解决经费不足问题,先完成求富,求强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富强相因 。就求富来说,“非有大宗巨款,不能开办;非有不竭饷源,无以持久 。”在某种程度上,轮船招商就是出于这一动机兴办起来的 。招商局以4艘轮船起家,接下来的3年,它以新募商人资本和政府贷款,购得新船9艘,局船能够在中国水域运输业中与外国轮船公司作有力的竞争 。1877年初,招商局依靠政府贷款,并购美商经营的旗昌轮运公司,船只名册上达到29艘 。
188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认为,就目前而论,招商局名为分洋商之利,其实所少者系国家课厘,所夺者系穷民生计 。针对这种论调,招商局在第三年账略里就曾辩白说,“或又谓轮船侵夺民船生意,以千百艘之利归于数十船之人所得纵饶,而失业不少 。此语似是而非,倘全系洋商,诚有此害 。今本局之设,正为救弊外偏,凡局船自管事以至役使水手等,皆用中国之人,待中国之客,周旋必洽,语意相通,是失业之民船即改业之水手 。雇募游荡,不使废闲 。练习海洋,有裨实用 。” 认为招商局所作的努力有益于国、有益于商、有益于民船、有益于地方 。
在具体办法上,徐润在向李鸿章汇报中总结说:“生意之把握,其可敌洋商者有三 。我船有漕米装运,洋船全持揽载,一也;我局经费、栈房、辛工、轮船用途、驳船杠力均较洋商樽节,二也;以本国人揽本国货,取信自易,利便实甚,三也”,而且,已广为招纳原先各地商界朋友,以“各帮联络,共襄大局,使各口转运之利,尽归中土” 。正因为有这些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所以,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里,招商局是官商合力用华资面貌经营轮船航运业务的特殊企业,更是唯一有实力与外商相颉颃的民族企业 。在更长的时间里,它也是中国最大的轮船企业 。在整个中国近代航运史中,它始终居于特殊的地位 。
招商局成立之后不久,紧接着在上海开办的还有宁波轮船公司、宝丰公司 。多家中外轮船公司的创办使上海港成为全国最大的轮船航运基地,到19世纪末,上海港的国际航线可直达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及东南亚各国,国内航线可通航南洋、北洋各港,并可溯长江直达汉口、重庆 。这些航运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对港口设施的投资,推动了上海港码头仓库设施的建设,加速了进出上海港的客流和货流 。至20世纪初,出入上海的商船只数和吨位已占全国吨位数的20%以上 。华商轮船公司的旗帜始终飘扬在长江及南北洋航线上,对于华商在近代上海经济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
推荐阅读
- 飞书|泡泡玛特与飞书签署协议,将使用飞书及飞书OKR办公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岚图FREE|岚图FREE首次OTA升级 新样貌与新体验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京东|京东:与三星签署2022年战略合作协议
- 棒球|苹果加码流媒体内容布局 与MLB进行转播权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