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李鸿章与近代上海城市经济的崛起( 五 )
一系列的政策优惠
为扶持这个新生的民用企业,李鸿章在政策上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 。织布局所产的布匹,在上海本地销售可以免纳厘税,如果运往内地或分运其他通商口岸再转入内地销售时,则仅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内运沿途不再交纳税厘 。如此,一则可以比进口洋布少纳5%的进口税,二则运入内地时又可以比洋货少负担2.5%的子口税 。这种特权显然有利于织布局同洋货的竞争,从而为它在开工以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蒸蒸日上的局面 。不唯如此,李鸿章还为机器织布局向清政府争得了独霸上海市场的“十年专利” 。
专利之事,是郑观应主持织布局实务的1880-1882年间,根据西方各国通例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向李鸿章提出建议,“应请宪恩酌给15年或10年之限,饬行通商各口无论华人洋人,均不得于限内另自纺织,卑局数年来苦心巨赀,不敢徒为他人争衡 。”“嗣后上海一隅 。无论何人,有志织务者,只准附入本局合办,不准另立新局 。”郑观应等人以进口的外国纺织机不适应中国棉花的特性,已对外国机器进行了适当改良为由,提出了一定年限的专利权的申请,目的在于保护织布局自身有相对安全和平稳的发展 。
李鸿章觉得郑观应所言很有道理,于1882年4月23日专折上奏清廷说,“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 。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 。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庶漏卮可期渐塞 。……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迭经饬办,均以经费不充,税厘太重,相率观望,久无成议 。……查泰西通例,凡新创一业,为本国未有者,例得畀以若干年限 。该局用机器织布,事属创举,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其应完税厘一节,该局甫经倡办,销路能否畅旺,尚难预计,自应酌轻成本,俾得踊跃试行,免被洋商排挤 。”
清廷对李鸿章在洋务上的创举向来极为重视,这次也不例外,于是织布局幸运地获得了10年的专利期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一特权不久即发生了实际应用,1882年,美商华地码准备在上海开办纱厂,织布局马上根据所获得的专利权加以驳斥,李鸿章也明确表示反对,美商未获成功,从而减少了来自外商的竞争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10年专利权对织布局自身的发展是有利的 。但另一方面来说,由于10年专利期间“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华人再设新厂,在当时曾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 。因为织布局仅有数百台布机,年产布匹数量只有进口布匹的1/80,假如不鼓励民族资本大规模创办棉纺织厂,就根本无法阻挡洋布滚滚而来的势头 。有论者认为,既然10年专利抑止不了外国纱布的进口,最终也就无益于织布局自身和整个民族资本棉纺织业的发展,于是称其为一种损华益洋的“短视”政策 。但此论显然有过苛之嫌,在10年专利期间,它阻止了外商在中国境内开设棉纺织厂的企图,为准备不充足的私人企业主赢得了时间,从长远来说,确实保护了中国新兴民族资本的利益,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重建织布局
1893年10月26日厂房的清花车间忽然起火,因不及扑救而延烧全厂,生财几乎付之一炬,中国最早的一家机器棉纺织厂从此不复存在 。多年心血毁于一旦,在如此巨大的挫折面前,李鸿章并没有就此放弃,12月3日,为重建织布局,他特意上奏清廷说:“查洋货进口以洋布、洋纱为大宗,光绪十八年洋布进口值银三千一百余万两,洋棉纱进口值银二千一百余万两,中国出口丝茶价值不能相抵”,“布缕为民间日用所必需……多销一分洋货,即少用一分土产 。是以因势利导,不得不用机器仿造,必使所纺之纱与洋纱同,所织之布与洋布同,庶几华棉有销路,华工有生机,华商亦沾余利 。此事断难中止,亦难缓图,应仍在上海另设机器纺织总局” 。这项奏议仍旧得到清廷的支持 。
推荐阅读
- 飞书|泡泡玛特与飞书签署协议,将使用飞书及飞书OKR办公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岚图FREE|岚图FREE首次OTA升级 新样貌与新体验
- 快递|快递客服外包公司怎样与甲方谈?
- 误区|产品驱动增长 PLG 风靡,一文聊透机会与误区
- 阿里巴巴集团|麦当劳中国与阿里巴巴合作升级,将聚焦会员服务、IP合作、全渠道营销等新领域
- 雷士照明集团副总裁兼电商总经理曾宇衡:直播电商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定制快讯| 雷士照明
- 渠道|发力折叠屏 进军全渠道 京东与三星强化2022年战略合作
- 京东|京东:与三星签署2022年战略合作协议
- 棒球|苹果加码流媒体内容布局 与MLB进行转播权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