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血战平壤:甲午第一陆上会战( 二 )


8月5日 , 日本战时大本营制订出“作战大方针” , 其大体要点是:
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率领的“奉”军 , 原驻扎于奉天一带 , 兵力三千五百人 , 由陆路直接从东北开赴平壤
这次战争的目标 , 是最后在直隶(河北)平原同清军主力决战 , 打败清军 , 迫其投降 。上述目标能否实现 , 关键在海军作战之胜负 。预计到中国拥有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舰队 , 吨位、兵力都超过日本 , 海战胜负难以预料 , 因此设计了三种作战方案:甲案 , 海战胜利 , 夺得制海权 , 立即由渤海湾输送陆军 , 在直隶平原寻求与清军主力决战;乙案 , 海战胜负不分 , 则派陆军击退在朝鲜之清军 , 实现扶植朝鲜独立之目的;丙案 , 海战失败 , 制海权被中国夺得 , 则尽可能增派陆军加强在朝鲜的防御 , 击退清军的进攻 。
8月4日至9日 , 清军四路大军先后开进平壤 。从牙山撤回的叶志超、聂士成部 , 也分别在8月21日和28日抵达平壤 。至此 , 清军已集结了北洋陆军为主的部队一万五、六千人 , 人数上超过了日军 。谎报战功的败军之将叶志超 , 竟于8月25日被委任为驻平壤的清军部队的总指挥官 。朝廷命诸军星夜前进 , 直抵汉城 。但李鸿章看到陆军实力有限 , 进攻没有把握 , 便提出“先守定局 , 再图进取” , 并要求再集兵三万 , 稳固后路 , 然后分兵南下 。朝廷同意增兵 , 但仍坚持进兵汉城 。此时北洋陆军已调走一半 , 不能再抽 , 于是清政府下令奉(天)、晋、豫、鄂、湘诸军抽调军队入朝 , 但各省行动缓慢 , 至9月13日 , 除总兵吕本元率马队两营驰抵义州外 , 其余没有一军渡过鸭绿江 。这样 , 平壤诸军无法出击 , 只能据守了 。[注:义州与丹东(当时称安东)隔鸭绿江相望 。]
当清军在攻守之间踌躇时 , 日军也按照大本营的计划 , 加紧向朝鲜增援 , 目标是把清军驱逐于朝鲜境外 。8月下旬 , 第五师团在朝鲜集结完毕 , 兵力再次超过清军 。9月上旬 , 第三师团的一半兵力进入朝鲜 , 与第五师团组成第一军 , 由陆军大将山县有朋任司令官 , 兵力达到19 , 600人 。此时 , 日军重兵集结 , 而由于朝鲜老百姓对日军的抵制 , 日军的补给极其困难 , 不利于持久作战 。同时考虑到抑制国内滋长的厌战情绪 , 以及避免给西方列国的干涉留下空间 , 都要求立即发动这次战役 , 而不能等到布署完毕的时候再进行 。而且 , 清军也在不断增援 , 待其防御加强后进攻会更加困难 。因此 , 先到汉城的第五师团长野津决定不 等第三师团开到 , 就以所部16 , 000人强攻平壤 , 并决定以9月15日为期发动总攻 , 各部队必须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
9月8日 , 为了便于指挥作战 , 日本政府把大本营由东京移到广岛 。12日 , 日本第一军司令山县有朋大将到达朝鲜仁川 , 指挥平壤战役 。他对麾下将士训示道:“万一战局极端困难 , 也绝不为敌人所生擒 , 宁可清白一死 , 以示日本男儿之气节 , 保全日本男儿之名 誉 。”15日 , 天皇睦仁到达广岛 , 亲自指挥对华作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