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俄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与中东铁路的修筑
【中东铁路|俄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与中东铁路的修筑】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 俄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 经济渗透是这个时期俄国远东政策的主要特征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转移 , 俄国做了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中东铁路这两件大事 。中东铁路的修筑是俄国推行远东政策的必然产物 , 标志着其对华政策发生变化 。本文主要对日俄战争爆发前俄国攫取中东铁路权益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准备 ,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进行梳理和分析 。
一、俄国攫取中东铁路权益的政治准备
19世纪末 , 中国和朝鲜是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角逐的重要对象 。俄国在侵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以后 , 又制定了远东政策 , 视朝鲜为其实现在远东政治利益的关键 。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 , 既是俄国远东政策的产物 , 又是俄国执行远东政策的工具 。日本认为 , 俄国修筑铁路相当于在西伯利亚增加了强大的兵力 , 朝鲜将被划入俄国版图 , 因而极力鼓吹加速扩军备战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通过实行“富国强兵”基本国策 , 崛起于亚洲 , 资本主义飞速发展 。到19世纪70—80年代 , 日本政府制定了以侵占朝鲜及中国、夺取原料和产品销售市场为首要目标的大陆政策 。这个时期 , 俄日正面接触少 , 远东政策和大陆政策处于平行发展阶段 。1891年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 , 使日本的扩张野心遇到挑战 。这样 , 俄国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发生矛盾和冲突 。此前俄国在远东的主要对手是英国 , 而在朝鲜半岛 , 与日本又争夺又勾结 。在列强当中 , 除法国外 , 英国、美国和德国均支持日本抵制俄国的扩张 。
正当日本积极筹划和准备对外战争时 , 1894年1月 , 朝鲜南部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 , 很快蔓延到朝鲜全境 。依据传统 , 朝鲜请求清政府派兵“助剿” 。朝鲜内乱 , 给早就蓄谋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以可乘之机 。
日本政府经过一番密谋策划之后 , 在1894年6月9日清军刚到达牙山之时 , 就已经在仁川登陆 , 扼守险要 , 掌握了发动战争的主动权 。
6月中旬以后 , 面对日本的挑战 , 清政府认识到战争不可避免 , 令北洋大臣李鸿章备战 , 遏制日本的侵略 。然而 , 李鸿章竭力诱使列强出面干涉 , 力主避战求和 。为促使日本从朝鲜撤兵 , 并避免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 , 李鸿章决定请求俄国出面干涉 。俄国感到如果日本侵略朝鲜 , 是对自己在远东扩张的一个威胁 , 因而同意进行干涉 。以吉尔斯①为首的俄国外交部经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授权做好了外交干涉日本军事行动的准备 。但是 , 俄国为了借日本港口作军舰过冬泊地 , 当后者保证“无意侵占朝鲜”后 , 则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 公开表示不干涉中日纠纷 。其实 , 俄国的所谓“不干涉”政策② , 并非真正的不介入 , 只是等待时机而已 。俄国虽然对朝鲜垂涎三尺 , 但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 。究其原因 , 一则 , 西伯利亚大铁路正在建设之中 , 且贝加尔湖以东的贝加尔环线和阿穆尔线尚未动工 , 远东交通不便 , 除海军外 , 陆军大量调动尚有困难 , 即军事实力不足;二则 , 俄国政府虽大力扶植远东移民 , 但远东开发刚刚起步 , 经济落后 , 人烟稀少 , 经济基础薄弱 , 俄国存在后顾之忧 。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 , 俄国不希望与英、日发生正面冲突 , 而是利用日本牵制英、美 , 不得不将朝鲜问题置于次要地位 。于是 , 李鸿章又转求于英国 。但是 , 英国出面调停的希望也落空了 。后来 , 李鸿章又求救于德、法、美等国 , 均遭拒绝 。这样 , 中国军队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
推荐阅读
- 极兔速递|极兔中东市场启动 正式运营阿联酋、沙特快递网络
- 投资者|远 望 谷:聚焦铁路、图书文旅、零售三大业务,同时大力发展智慧医疗、智慧电力、烟酒管理及其他新兴行业RFID物联网垂直应用领域
- 先买后付|中东及北非地区电商发展趋势:爱上先买后付、食杂需求量陡增
- 移动|中老铁路国内段实现移动网络全覆盖
- 东日本|东日本铁路公司测试用小型无人机送餐:实现菜品完好送达
- 中东|为中国制造出口中东护航 启迈QIMA将举办电子电器G-Mark认证讲座
- G-|启迈QIMA将举行G-Mark认证讲座 助攻玩具产品掘金中东
- iMile跨境物流分享|MEN noon
- 快件|国铁集团:铁路“双 11”电商黄金周快件运输启动
- 中国人在迪拜打造中东版腾讯,付费用户近半,半年赚了两千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