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条|袁世凯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三 )
那么袁世凯又是如何掌控交涉进程 , 其交涉手段有何特征?又该如何予以客观评价呢?根据当事人的回忆 , 以及档案中的相关资料 , 通观其谈判全过程 , 袁在交涉中的外交运作大体如下:
1、施展拖延术 , 谋求有利于中方的转机 。为使谈判能遵行总统的意旨进行 , 袁世凯在谈判尚未正式开始时 , 就再度起用了善于应对困难局面谈判的陆徵祥 , 由他担任外交总长主持谈判 , 换下了在对外交涉上不那么在行的孙宝琦 。对即将开始的谈判 , 袁的交代应逐项逐条商议 , 不可笼统并商 , 以达“尽量拖延”的目的 。对此 , 陆徵祥心领神会 , 于是想出了许多计策 , 与日方展开了周旋(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 , 第一册 , 第122-123页) 。
如在谈判时间上 , 日本公使日置益要求天天谈 , 全天谈 , 以尽快结束 , 免得引起国际干预(《加藤外务大臣复日置益电》(1915年1月26日) , 转引自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1912-1928)》 , 第二卷 , 第804页) 。陆则以事务繁忙、身体不好为由 , 坚持把日本的天天谈变为每周会议三次 , 每次下午二时至五时 。并在每次会议的开场白后 , 既命上茶献烟 , 侍从们稳步慢走 , 又是点烟又是鞠躬 , 等到一一敬献完毕 , 三个小时的谈判时间已变成了二小时了 。
在谈判中 , 陆容颜和气 , 时常发些模棱两可的意见对某些条款作出妥协 , 但在某些方面 , 仍态度坚决 , 不肯让步 。如此反复 , 这样 , 中日“二十一条”交涉 , 自2月2日正式开始谈判 , 至4月26日日本提出最后修正案止 , 历时84天 。前后会议25次 , 会外折冲不下20余次 。从谈判时间之长 , 我们即可看出交涉之艰辛 。
然而 , 一味拖延并不能解决问题 , 到5月1日 , 双方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谈判 , 由于中国的最后修正案仍然坚持对日本所提诸多条款的修改和拒绝(如中方5月1日提出的最后修正案中 , 虽承认日人在南满之居住营业及土地租界权 , 但不允永租 , 并要求日人服从中国警章 , 与华人纳同样之各种税课 , 且关于土地之争讼 , 无论中国人与日本人 , 或日人与日人 , 均归中国官吏审判;于东部内蒙 , 则拒绝我合办农业及经营附随工业之提案 , 且不但要求胶州湾之无条件归还 , 及参加日德讲和会议 , 更要求日本政府负担中国因日德战役所生损失之全部 , 并即时撤废日本因战事之军事设施 , 先行撤退占领地之守备兵;而对于第五项之各条 , 则全行拒绝) 。日本终于恼羞成怒 , 于5月7日向中国下最后通牒 。最后通牒固是对中国的极大侮辱 , 但是也证明了中国政府在谈判过程中的“软磨硬拖”也并非是全然无效的 , 至少也让日本在国际舆论面前暴露了其狡诈、蛮横和无理的形象 , 从而在舆论上陷于不利 。
2、故意泄露交涉内容 , 施展“以夷制夷”的方策 。依照袁世凯的经验 , 欧美列强对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决不会袖手旁观 , 而日本在提出“二十一条”时 , 也因担心招致他国的警惕和干涉而要求中方严格保密(程道德:《中华民国外交史资料选编(1911-1949)(一)》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88年11月第1版 , 第228页) 。袁世凯窥破这一点 , 有意将“二十一条”条款内容泄露出去 , 以实现其借助外力以牵制日本的方略 。于是 , 外交总长陆徵祥上任伊始 , 就走访沙俄驻华公使 , 将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信息故意泄露给俄国(《俄北京公使致外交大臣电》(1915年1月16日) , 转引自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1912-1928)》 , 第二卷 , 第852页) 。
推荐阅读
- 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修复”一条1000元?警惕,这是再增污点
- 业务|SaaS浪潮二十载:SaaS本质、概念澄清、分类和未来(下)
- 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平台面临着三重不利因素,反垄断只是其中一条而已
- 值友们|强哥视角 篇二十七:京东售后到底有多猛?值友的眼睛是雪亮的!
- nft|全球第一条短信的 NFT 以 15 万美元价格卖出
- 游击队|“日本全国受游击队或特殊部队攻击”?!日本雅虎APP一条弹窗吓坏网民
- crm|SaaS浪潮二十载:诞生之因(上)
- 袁世凯|野性消费:年度热点背后的底层逻辑
- 政务类|民航局政府网站在第二十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获三个奖项
- 发件人|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将被拍卖,15个字符,17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