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雷颐:清朝先后受困于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 三 )
1985年 , 国内思想界开始有“文化热” , 讨论的是中西文化的碰撞 。所有问题 , 大家都觉得是重新碰到的问题 , 但是雷颐对比近代史一看 , 二三十年代李大钊、胡适、梁漱溟这些人都讨论过 , 这更让他发现了研究近代史的价值:“他们谈得比我们这一代人还要深入 , 我们的学养不如他们 。实际上 , 我觉得某种程度 , 一定意义上 , 思想在循环 , 我们以为碰到一个新东西 , 实际上是我们前辈30年代讨论过的 。同时我也觉得历史被生生切断 , 让你完全不知道前面的人干过什么 。”
改革开放之后现实遇到的问题 , 和历史之相似 , 让雷颐觉得:“历史和现实几乎没法分开 。”而这样相似则让他开始反思:“中国社会往前发展 , 有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为什么那代人讨论的东西始终没有完全成为历史?如果社会不存在问题 , 他们过去的讨论应该是一个纯书斋的、纯历史的记录 , 跟现实社会应该没有关系 。但是80年代讨论的很多问题 , 都是清末以来讨论过的 。甚至到现在为止我们讨论的有些问题还是这样 。”
微博达人
雷颐进入近代史领域 , 契机是比较近代史和现实 , 他对现实当然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关注 。早年他开设报纸专栏 , 邮件地址就附在后面 , 方便和读者沟通 。有了博客之后他早早就在网上发表文章 , 到了微博时代他也没有落后 , 每天“刷屏” , 而且喜欢和各种人对话沟通 , 仔细看评论 , 转发精彩的 , 丝毫没有学者架子 。
他在微博上最喜欢发的信息不是自己的研究也不是历史讨论 , 反而是“新闻摘要” , 只把新闻里最重要的信息提炼出来 , 附上原来的新闻链接 , 甚至评论都甚少有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坍塌 , 雷颐第一时间转发了新闻 , 不过忍不住加了一条评论:“这就是中国模式!”
雷颐笑称 , 这样的习惯跟自己的历史专业有关:“我越来越喜欢让史料本身说话 , 让事实说话 , 至于结论让他们得吧 。我自己也发现 , 只要把一个史料披露出来 , 读者自己会有自己的见解 。”雷颐保持读新闻的习惯 , “董桥说 ,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 。新闻过若干年 , 甚至几天就是一种史料 。”
微博上越来越流行“微历史” , 经常有人披露简短的史实小段子 , 但是真假都有 , 也经常有人把消息转发给雷颐“求鉴定” 。雷颐觉得 , 越来越多关于史实的讨论是好事:“首先大家对真实历史有渴求 , 希望多元化声音的出现 , 这是好事 。不过作为严谨的人要经过自己的考察 。我也碰到过把这种消息@我的情况 , 不过人的知识有自己局限性 。知道的我会回复 , 拿不准的就不回 。”
雷颐经常在网上发表观点 , 意见不合污言秽语咒骂的也有 。对这种情况雷颐都很克制:“我不会对骂 , 但是有几次我会用非常尖酸的语气讽刺他 。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尽量少这样 。别人骂你可以不理他 , 如果你要回应 , 不论他态度如何 , 怎么骂人 , 还是应该摆出一个说理的态度 。我发现有好几次 , 我态度好 , 他也会态度好 。人人如果都这样 , 慢慢就能形成讨论规则 。”
推荐阅读
- 拼多多|三只松鼠、韩后先后声明,未在拼多多开设店铺,拼多多的回应来了
- 马化腾|他先后拒绝马云和王健林,放弃百万年薪,坚持独自创在业界中领跑
- 店铺|三只松鼠、韩后先后声明,未在拼多多开设店铺,拼多多的回应来了
- 马化腾|清朝最厉害的商人,清政府都向他借钱,估计马云、马化腾都佩服他!
- 王健林|他先后拒绝马云和王健林,放弃百万年薪,坚持独自创在业界中领跑
- 湘军|清朝一将领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随即惨叫四起
-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是哪一个?不是汉朝、也不是唐朝
- 布政使|清朝时的“布政使”,放现在相当于什么官职?你可能永远都不会信
- 岳钟琪|清朝岳钟琪,是投靠异族的汉奸,还是奠定中华版图的英雄?
- 清朝|满蒙联姻逐渐衰弱,暗藏清朝格局变化,反映满蒙汉三族地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