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雷颐:清朝先后受困于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 五 )


时代周报:有了这种经常的公共讨论之后 , 出来一个词叫“公知范儿” , 一开始这是一个好词 , 但是后来很多公知在讨论中暴露了很不好的一面 , 大家失望之后这个词现在有点贬义了 , 反而人们说民国时候知识分子的讨论是很讲讨论规则的 。
雷颐: 民国那时候的知识分子们的讨论 , 都是笔战 , 正式在报纸上发表的 , 那时候没有网络 。但是网络上的话往往比较随意 , 你没有办法把网络随意的发言和正式的文章来对比 。在网络里恐怕还应该通过自己努力来净化言语 。
中国过去绝大多数都是文盲 , 有点文化的就是知识分子 。在西方观念中 , 知识分子是intellectual , 这个词本身就是有公共关怀的人 , 有“公共”的含义 , 不然你只是有专业知识的人 , 可能是医生、律师 , 当一个人超出自己专业来关怀整个社会问题 , 这才是知识分子 。
越来越喜欢以小见大
时代周报:你这几年的书 , 好像越来越强调个人的东西 , 个人的经历、性格 , 对历史的影响 , 切口越来越小 。
雷颐:我越来越喜欢以小见大 。我曾经写的什么辛亥革命前的人道主义思想 , 都是大题目 , 现在喜欢从一些小事反映大的主题 , 真正做透了就会发现背后有很复杂的一些东西 。研究越来越深入才会这样 。
时代周报:一般人们会觉得个人史更强调偶然性 。你会考虑偶然性和必然性哪个在历史中更多的老问题吗?
雷颐:必然论最极端的是拉普拉斯的历史预成论 。他觉得人类历史的一切展现出来只是最开始一个小胚胎蕴含的、只是一个种子长开的过程 , 不存在偶然性 。我是不太赞同的 。我觉得从历史事件来看 , 我更愿意说这是因果性 , 这里面有一个概率 , 从大趋势来说确实有哪一种可能性更大的问题 , 但是很难说是偶然还是必然 。
时代周报:这几年近代史越来越热 。人们最好奇的是中国为什么会错过那么多机会?
雷颐:我的几本书 , 包括《走向革命》、《面对现代性挑战》 , 实际上谈的就是清王朝怎么错过一次又一次机会 。我觉得清王朝的教训是 , 开始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愚昧 , 后来则是利益集团占了很大因素 。
时代周报: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 现代化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雷颐|雷颐:清朝先后受困于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雷颐:鸦片战争让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化进程 , 各国的进入现代化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 。现在我不太用现代化这种说法 , 我更喜欢用现代性这个词 , 现代性就还包括个人主义 , 包括对人的尊重这些 。这是一种权利 。你不能够强迫别人进入 , 像哈耶克说的 , 这是自由秩序的扩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