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雷颐:清朝先后受困于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 四 )


“我越来越喜欢以小见大”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是士绅的支持”
时代周报:你研究近代史 , 觉得和现实最相关的一个经验是什么?
雷颐:随着我对历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 我觉得 , 对一个社会结构来说 , 最重要的是要有公民社会 。有了公民社会之后 , 政治只是社会最顶端的一层 , 这一层再沸腾 , 风波再大 , 不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
我研究辛亥革命 , 发现一点非常重要: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 , 关键是士绅的态度决定武昌起义的成败 。所以决定辛亥革命最根本的原因是士绅 , 也就是掌握了地方权力的社会精英 。
时代周报:当时的士绅为何能决定革命成功与否?
雷颐:中国传统文化里始终有士绅这个阶层 , 因为皇权集中 , 下面要士绅来治理地方 。有一批士绅随着社会的新发展和新式企业的引入 , 变为新式的工商业者 , 接受了新思想 , 要求立宪和改革 。越有财产的人越不希望社会变革 , 越希望稳定 , 他们一开始都是反对孙中山和反对暴力革命的 , 尤其是很多人本身还是清政府的官员 , 自然希望从改革走到君主立宪 。然而他们的要求被清政府一次一次拒绝 , 他们还在继续要求 。清政府从开始拒绝到后来的镇压 , 这些士绅对清政府最终感到失望 。既然中国社会要变 , 我希望能够从上到下改良 , 朝廷不变 , 只有从下而上的革命 。到了1911年的四五月 , 他们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 为什么1911年3月 , 黄花岗起义没成功 , 半年后武昌起义 , 孙中山都不知道 , 居然成功了 。就在于士绅表示支持 , 起来脱离清政府 。
所以决定这次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能否成功 , 是士绅 , 而士绅的态度本身是由清政府决定的 。我还是强调梁启超那句话 , 清政府制造革命党 , 把士绅一步一步推到革命派这一边的 。因为士绅是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 他们有武装和商团维持地方秩序 , 结果最后商团是跟着革命党去造反的 。
通过自己努力来净化言语
时代周报:现在有了网络之后 , 参与社会议题的人会比近代、80年代都多很多 。
雷颐:确实如此 。尤其微博出现之后 , 讨论空间越来越大 , 我觉得公共讨论、社会参与比从前要大 , 尤其是在地方性的事件上 。
哈贝马斯说公共空间理论 , 提到咖啡馆和俱乐部的作用 。有段时期茶馆几乎没有了 , 有人聚在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 就会被称为“裴多菲俱乐部” , 就有人问你天天在一起干什么 , 那个时代不让人有交往 。现在科技提供了微博这个最广泛的交往工具 , 这是很重要的 。在这个讨论中也许不必很着急 , 也许作用不会立刻显现出来 。但能通过一种交往使公民参与到政治和公共事务之中 。
时代周报:有一种声音觉得泡在网上高谈阔论的知识分子和底层有隔阂 , 对底层不了解 。
雷颐:恰恰相反 , 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很多关于底层的知识 。年轻的农民和农民工也上网 , 会谈他们的一些底层的经历 。很多学者一直在农村做田野考察 , 调查的结果都在网上发布 , 我觉得恰恰是传播了底层的情况 。比如我年轻的时候 , 在下乡以前完全不知道 , 农民和农村是什么样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