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产品经理的底层思维:理性与感性

编辑导语:2021年7月31日-8月1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举办的【2021年产品经理大会·北京站】完美落幕,贝壳高级产品总监赵帅带来了精彩的内容分享,他分享的主题是《产品经理的底层思维:理性与感性》。
经理|产品经理的底层思维:理性与感性
文章插图
很荣幸能够跟大家分享,今天主要讲的是一些带干货的内容,会带一些小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源于我平时的观察与思考。
一、关于产品我们经常会聊到产品,那么如何定义产品?大家所说的产品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关于这一方面,我主要从产品的定义、做产品的人的定义、关于用户以及世界观建设四个角度来探讨。
1. 如何定义产品其实产品的定义很简单,我们回想一下,企业花费这么多钱招聘一个产品经理,无非就是想做出一款应用、一个工具、一款产品。而产品存在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用户价值。
为什么要创造用户价值?
创造用户价值的目的就是为产品所属企业换取商业价值。所以产品的本质是作为媒介,完成用户和企业之间的价值交换。
这句话稍微有点干,我简单举两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长视频,那长视频用户的价值是什么?
一方面是打发时间,另一方面用户从中获取了愉悦,满足了自己内心的需求等。
用户完成了这样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中,他交换了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资源。
在看你的视频时,他就不可能去玩别的东西,而这个注意力资源就被企业拿去做广告价值的交换。产品在中间就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工作。
这个是比较直接的,我们再来看一些双边交易型平台的产品。
比如说外卖平台,用户希望在你的平台上足不出户,就能完成餐饮的消费需求。
那么在这过程中,用户交换的是什么?用户交换的是消费,通过消费满足自己的需求。相应地,平台会拿到抽佣,实现企业的商业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产品首先解决的往往是用户的价值,其次才是企业的价值。
聊到这里,我们对于产品有了一个基本的定义,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产品经理。
2. 如何定义做产品的人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产品经理为什么存在?
按照产品定义,我们可以推出产品经理存在的意义:显然就是为了做出这种带有价值交换的产品。
这里面有几个简单的路径:

  • 找到用户的需求,即需要解决的用户视角下的问题
  • 做出可用、易用、好用的产品,使用户易上手使用,进而达到解决用户问题的目的
  • 用户为使用该产品付出了额外的成本,这部分成本成为企业商业模式的收益基础
我们今天只聊前面两个路径,第三个暂时不讲,也就是重点讲产品和用户。
这里先解释一下用户成本,涉及到两个方面。
第一,产品使用和理解而必须付出的使用成本,这属于产品易用性设计的一部分。
比如说,同一个产品,95后用就比较简单,但对于我们的父母来说,他们用起来就比较费劲,成本就变大了,这也就是产品使用和理解必须要付出的成本。
第二,产品使用过程中,为了获得其全部价值而付出的额外成本,这属于商业模式设计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是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产品很多时候都在解决用户使用成本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有时候明明用户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他就是不用,这是为什么?
其实是你的产品使用起来过于复杂,理解所需花费的时间成本太大。
举个例子,设计一款针对于父母的打车软件,我们先假定父母的年龄范围在五六十,他们使用手机时,需要用大字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