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产品经理的底层思维:理性与感性( 三 )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但其实我们不自知。比如你想做一款O2O的产品时,你去过你没有去过的城市调研过吗?你一直在大城市生长,去过一些小城市了解过吗?
所以,这个很重要。
下面举几个例子,你能想象巴西的网约车司乘脑中对安全的第一理解是“防止被抢劫”吗?
我们提到安全,第一反应是不要出现交通事故。但其实在他们国家的认知就是这样的。
这个其实还是比较大的方面,举一个比较小的例子。
你能想象一个房屋中介,为了一个房屋交易,会为整个单位楼外装电梯吗?
你可以能也很难想象到在一个AI聊天机器人的用户中,有很多用户他不是二次元用户,有一部分竟然是独居老人,他们能跟一个机器人聊一两天甚至是一个月。
当时,我去哔哩哔哩参观拜访的时候,一个老师跟我分享了很多B站的东西。我虽然不是二次元用户,但我也看B站。
当时我非常震惊,有一个词叫做病娇体,而B站会为这些用户提供服务。我相信这样的PM,他是了解这些东西的,那这就是世界的全观。
那该如何建设世界观呢?
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就是幸存者偏差,在我了解的社会心理学中,我认为这个概念是比较重要的,它是制约我们进行用户思考的一个参考。
幸存者偏差(英语:survivorship bias),另译为“生存者偏差 ”,是一种逻辑谬误,选择偏差的一种。过度关注“幸存了某些经历”的人事物,忽略那些没有幸存的(可能因为无法观察到),造成错误的结论。——维基百科
你要见过足够多的产品,足够多的用户,你才能够更加理解你眼中的这个世界。所以一言以蔽之,就是误把自己眼中看到的,自己经历的事情当做世界的全部。
在电影后会无期中,有这样一句话: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只有我们看得足够多了,覆盖的面更广,更多视角去看待世界,我们的认知才会足够多。
那么,观世界,或者说观用户,或者说观用户场景,或者说观潜在需求,有以下几个可供参考的途径:
(1)去大产品团队工作
那里有海量的用户群,有基础,你才能看到更多的用户。
(2)多看用户bad case
如搜索产品的负向用户反馈DSAT、用户社群的反馈、客服听音。你看得多了,你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会不自觉地发出“哇哦,我们的用户竟然是这样想的,还有这样的事情!”
(3)多读书
有一句话“读书或旅游,要么身体、要么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读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书,这些书就是世界观的理论合集,如果自己段位高了,读一些文史哲方面的书,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世界。
(4)勤思考
胡适曾将”学原于思“作为座右铭,世界观的建设不是一个纯输入的过程,而是一个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思考过程。
(5)重实践
不做纸上谈兵者,脚底沾泥,接地气真实解决实际问题,从实践里提升认知。
最后就坚持下去,定有所获。所以在这里祝福大家。
二、何谓理性决策1. 理性思考的三个步骤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理性思考的工具,这个很多人都在用。它包含了三个步骤。
经理|产品经理的底层思维:理性与感性
文章插图
首先,你得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知,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人都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就像前面提到的幸存者偏差。
假设别人跟你发脾气,你会觉得这个人有问题,还是自己有问题?你是做不到绝对客观的,因为沟通是两个人的事情。因此,我们只能够尽自己所能做到客观理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