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产品经理的底层思维:理性与感性( 二 )
那么该怎么设计这款产品?
当你做这一款产品时,你会想着怎么去解决打车问题,脑子里就会呈现很多交互画面了。又或者说,我们干脆不做交互,直接帮他们把电话号码存下来,那又需要考虑该怎么存。
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用户成本的问题。
所以,在产品经理设计产品的过程中,最需要思考的便是以下两部分:
第一,何谓用户需求?即哪个才是用户面临的真正问题。
第二,怎么设计出可用、易用、好用的产品?即如何降低第一种成本——产品使用和理解而必须付出的使用成本。
其实,关于需求,相信大家在入行前就经常能够听到这个词,在很多的产品经理文章中,普遍能够看到用户需求这个概念。
但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是不到位的。
3. 关于用户俞军老师说过:用户不是人,是需求的集合。
这句话对我多年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微信的产品迭代,就是根据用户需求一点点迭代出来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第一版微信长什么样。在微信的产品迭代更新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历史版本,里面其实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功能,但是在今天我们都找不到了。
基于此,我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当初在做这个东西的时候,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设计的?
- 做完之后,为什么这个功能在未来又没有了?
出行产品是怎么一步一步地进行品类扩展的?
就出行产品而言,企业是从价格比较低廉的车型起步,最后才是豪华车。这是基于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出发,大家普遍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车型,只有偶尔几次才会选择像专车这种比较豪华的车型。
回到微信上,最初微信的定位功能是即时通信,没有朋友圈,没有摇一摇,也没有今天的短视频。
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做这些功能呢?其实是基于当时的用户需求的集合。当时的公交车站上贴着一个大大的横幅,三十兆一万条语音短信。可见,当时用户的共同需求是通信功能,而微信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因此,用户是因为需求而集合,而做产品也需要首先寻找到那些大的共同需求,才能通过一个产品而解决通用大需求背后集合的用户问题,进而收获多量的用户。
我们随便翻看一款工具产品,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迭代的?
打开一款产品的界面,可以发现它的主功能占据了大部分。主功能覆盖是最核心也是最广大的需求,背后集合的用户也是最多的。
还有其他衍生功能,比如天气软件,你会发现它逐渐的包括了温度走势、穿衣提醒、空气质量、异地天气、尾号限行、社区服务、风景实景、视频和咨询等等。
那么,对于产品经理而言,难题就变成了两个问题:
- 如果要从0到1,怎么找到这个最大的主需求,把最多的用户集合起来?
- 从1到∞,怎么持续进行需求挖掘,经过筛选,怎么把更多的用户集合起来?
但其实,怎么去识别用户的需求,把更多的用户集合起来,并没有一劳永逸的通用解法或方法论,没有那种一招鲜的大招可学,至少我不知道。
没有大招,其实还是有一些基本的逻辑可循,那接下来分享一些基本的逻辑。
4. 关于世界观的建设在过去四年的时间里,我面试过很多产品经理,也带过一两百人。在这里面,我发现了一个现象。
你对这个世界有多了解,你见过多少东西,你的认知可能决定了你去做用户场景的时候,你脑子里会有多少用户场景模型。
推荐阅读
- 黑客|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19岁黑客远程破解逾25台特斯拉
- 空中上网|中国电信推出空中上网产品
- 亚马逊|告别“好评返现”,商家侧的“晒单有礼”还有意义吗
- 上门|快递上门的“蜀道难”
- 奥瑞金:预制菜系列产品研发及其包装业务已推出首批产品
- 手机银行|漫谈金融产品数据可视化
- 猫腻|拼多多的商品这么便宜,都是山寨、假货吗?看完才发现其中猫腻!
- 劳动者|这些工作将实行“职称制”!官方发通知,新的“香饽饽”行业来了
- 产品|又一行业曝光,90%是假货,曾被央视“点名”,你还在购买吗?
- 斐乐公司|网购平台销售数据可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