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v|双11没有那么多战报,其实也挺好( 二 )
蒋凡多次表示,天猫“双11”,从来就不只属于天猫,也不只属于阿里。它是整个社会经济共同参与的一个结果。13年来,双11从无到有,从阿里一家的活动,变成全平台参与的活动,从只有几亿元的交易额,发展到现在各平台交易总额破万亿的大活动,这背后,除了平台和商家的努力,也伴随着的是中国经济体量的巨大增长,以及中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未来,双11将如何发展,需要认真思考的不仅仅是阿里。
01 数字没那么重要
这是“二选一”取消后的第一个双11,商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在各个平台做生意,这时,“性价比”、“效率”就成了思考的主轴。多位商家告诉燃财经,今年双11,是商家感觉最舒服的一次大促,大家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做营销,有实力的商家可以多搞活动多投广告来引流,一般商家做做打折,或者发力店播,都可以。至于效果好坏,更多取决于商家以往积累的口碑。
“这次双11,更像是日常经营中的一次大活动,之前积累的资源能用,活动带来的资源以后也可以用。”一位商家表示,这种性质的活动,大家参与的热情就会高很多。
燃财经观察到,今年双11的关键词是“理性”。一方面,是内外部形势要求大家不得不理性,今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双11期间还发布文件提及,要平台规范营销,要消费者理性购物。另一方面,也是阿里有意为之,在新的环境下,天猫如何去面对未来,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也有人会觉得,今年双11增速放缓,是不是双11增长乏力了?事实上,在今年,双11仍然能有所增长,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腾讯刚刚发布Q3财报,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腾讯净利润为317.51亿元,同比下降了2%,这也是腾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阿里的电商业务,受大环境的影响更大,双11的成绩,说明这依然是一个非常确定性的增长机会。
放眼整个互联网行业,以增长数字为唯一导向的发展阶段已一去不复返。挤掉泡沫,放慢步伐,才能理性面对自身的短板与长板。可以看到,今年互联网企业普遍变得低调且务实,尤其是电商平台,比起前几年制造各种噱头来拉高销量“炫耀战绩”,今年各大电商平台明显将功力放到对中小商家和产业带的扶持和提高消费者的体验上。
文章插图
在消费者端,理性消费也成了明显趋势。经济学家刘兴亮在《双11背后的10个经济学原理》提及,经过了几年双11刺激后,已经有不少精明的消费者意识到,商家的折扣并没有比传统的促销优惠更明显的吸引力。花个钱买东西,还涉及到与时差相关的诸多相对关系,发现这种形式很复杂后,一些消费者自然会理性下来。
更何况,如今的电商平台几乎天天有让利,隔三差五有促销,减少了消费者“冲动消费”的次数。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的理性消费,并不是消费降级,而是消费升级的重要表征。据智谷趋势分析,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3000美元至1万美元是消费升级的关键加速期。以美国1960-1978年为例,人均GDP从3000美元上升至1万美元,个人消费支出年均增长8.4%,个人消费占GDP比重超过60%。那些已经完成消费升级的国家,无不经历过“大众消费-品质消费-理性消费”三个阶段,而中国现正处在大众消费向品质消费、理性消费迈进的阶段。注重消费审美力,支出结构优化,才是真正的消费升级。
02 回归生意视角
天猫不需要再通过双11的GMV数据来证明自己,因为天猫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回归生意视角,探索电商的新路径,帮助商家有更好的增长和利润。平台的数字不是最重要的,商家的体验才是。
推荐阅读
- focus seller|销量增涨1500%!GMV翻3倍!是谁在加速中国跨境商家出海变现?
- 任泽平|?华为搜索引擎上线后,又突然403禁止访问;任泽平微博、公众号被双双禁言;快手网红控诉快手:高管一批一批的换,不懂管理|雷峰早报
- 平价零售|平价零售悄然走红,"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 容错率|短视频单列和双列,谁的内容容错率更高?
- 动效|卡间联动:品牌广告品效双赢的一次成功探索
- 深圳大卖被责令改正!没有控制高额税前奖金
- 送上门|快递不用送上门?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你被资本家PUA了
- 淘宝|阿里老了吗?我看还没有
- 门店|女鞋界“清流”!全国9000家店年卖1亿双,只因常喊“清仓甩卖”
- 公告|快手: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深化治理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