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实战复盘|获客成本低至一毛五!小游戏如何系统性解决私域难题?( 七 )
为什么这么做?一年多前拼多多有一场拉新活动,完成拉新可以领取 100 块可提现的红包。
当时在玩我朋友圈里引爆的原因全靠一个朋友的成功提款,虽然后续好友群内其余10多个人中成功案例为0,但口口相传的传播效果总是远大于品牌的直接推广,未参与的人会因为身边圈子和属性近似的人成功而产生极大的信心参与其中。
文章插图
这种浪潮式的宣发策略非常有用,可以快速引爆活动。
活动上线初期获取奖励的难度一定是很低的,目的是引爆用户传播,在前 10 天投入大量成本给用户奖励,然后在 10-30 天逐步降低概率,确保成本始终在中间值线上下浮动,把流量一波一波推起来。
但是这招千万不能一直用。如果要确保游戏的口碑以及可持续的运营,宣发期后的规则一定得回归到公平公正,部分概率回归最初的成本测算逻辑。
五、策略之外的认知补充上述的具体策略,我们准备了一张过往的逻辑流程图分享给你。
文章插图
具体策略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希望分享出来的认知来辅助你的理解。
1. 分享场景变化的魔力砍一刀会让人觉得你贪小便宜,但是喊人浇水是没有任何心理门槛的。
艾略特阿伦森曾在《社会性动物》中提到:”环境中的社会暗示告诉我们其他人的感觉、想法或行为,而这些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感觉、想法和行为。”
为什么分销、砍单、拼团等直接与利益挂钩的裂变策略,在面向部分人群圈子时失效?
就是因为分享带来的利益不能抚平分享者自身的行动门槛,无法对冲掉可能造成的「社会形象/印象变差」。
「社交形象价值」很多时候远大于「金钱价值」。
最开始拼多多的「砍一刀」,我爸是不玩的。他是互联网化程度比较低的人群,发到一个群里,可能能有十多刀出现,但是因为这一刀「太便宜了」,很多时候就值几分钱,他不好意思,他担心别人觉得他是爱贪小便宜的人。
文章插图
后来他的同事把游戏链接发到社群内,他开始玩游戏后,家庭群里平均每 50 条新消息里,至少有 30 个是游戏链接。后来因为拉不到人帮忙又想要水滴,2天内下了 20 多单。
游戏里的树种成了,他心里对拼多多认知的种子也发芽了。
同样的分享行为包装为”帮我复活”、”花快死了,帮我浇水”,分享者的心理门槛就没了。这是游戏化的魔力。
他最终获得的金钱收益可能都是节省了 1 块钱,但普通裂变是省钱,游戏却会让他觉得「好玩」,这些用户心理差异最终在数据上的体现,就是整体拉新成本的显著降低。
将功利的邀请包装成趣味性的社交互动,随着整体人们生活与消费水平提高,为了抓住更高净值用户群,这类策略对品牌来说会愈发重要。
2. 远高于 TVC 投放的品牌传播性价比很多人可能都对电梯广告深感厌烦,但是这些广告无论是造价还是投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什么品牌冒着负面形象的风险也要使用这个策略?
因为真实有效,他就是可以直接占有人们电梯场景中的十多秒,日复一日,让你对品牌真的形成认知与印象。
文章插图
(拼多多新上线的斗地主在数值与路径设计堪称一绝)
一次巨额投入,换来10s的展示,日复一日在你脑海里累积1-2分钟的印象。
但是回想一下你在拼多多果园种过的树,支付宝里养过的鸡。你的累积投入时间是以分钟为单位,还是小时?
推荐阅读
- 用户|淘宝将实现退货秒退款,每年至少要交88元,亚马逊直接退款不退货
- q4|名创优品发力线上业务,持续提升用户复购与黏性
- 记忆点|如何通过“心智塑造”轻松赢得用户
- 用户|华为花瓣搜索引擎 Petal 在国内正式上线
- 企业|企业微信携1.8亿用户“逼宫”,钉钉慌不?
- 乱象|微信治理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南京头条”“高考山东”等遭清理
- 出发票|给经销商提供支持:很多人不知道,经销商才是厂家的第一用户
- 跑路|又一电商平台倒下,老板带着200亿巨款跑路,用户投诉无门!
- 鸿海|「PW热点」华为花瓣搜索引擎Petal Search已经面向国内用户开放
- 微信|企业微信最新数据:活跃用户数量为 1.8 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