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 AI 创业公司死里逃生的真实长征


一家 AI 创业公司死里逃生的真实长征
文章插图
你需要放下 AI 的「锤子」,找到钉子,解决问题。
作者 | 凌梓郡
编辑 | 靖宇
回到来也科技成立的 2016 年,有许多创业公司在做类似的业务:to C 的个人语音助理。常见的功能是帮助个人用户订机票、下单咖啡。
直到今天,尚没有一家公司在这个领域中走通商业模式。这也反应了科技到产品之间需要跨越的鸿沟。「你击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然后发现在这个赛道上也没有取得成功。」来也科技董事长兼 CEO 汪冠春形容道。
作为技术型产品驱动的公司,需要持续为技术的价值寻找方向。六年走下来,来也科技经历了两次战略调整,最终锁定了「RPA+AI」(RPA , 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这个赛道。眼下,来也科技更开始了进军国际市场的第三次「穿越」。
一路走来,来也科技怎样寻找到「RPA+AI」这样的方向?作为一个快速扩张的创业公司,在团队管理和品牌打造上有怎样的思考?
近日,在由极客公园和深圳福田区政府合作的「创业真人秀」视频直播中,来也科技董事长兼 CEO 汪冠春,以及销售部副总裁兼企业业务中心南区总经理郑敏一起和大家分享了来也科技一路「穿越」背后的故事和心得。

一家 AI 创业公司死里逃生的真实长征
文章插图
01
两次「穿越」,从 to C到 to B 再到 RPA+AI
极客公园:你曾经在百度任职,创办来也科技之前的经历是怎样的?
汪冠春:我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之后,回国后就成为了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我做的第一家公司是用个性化推荐技术的视频产品,叫今晚看啥。那时候移动互联网刚起来,个性化推荐对内容分发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做了两年,到 2012 年年底的时候,百度就决定收购公司。我后来也加入了百度。
百度是一个更大的平台。在百度的那几年,我有幸参与到一些智能交互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运营当中。比如今天的小度机器人,最早它背后的技术就是我所在的自然语言处理部门智能交互应用团队研发的。
当时我们跟百度地图的产品经理在一起,讨论如何把语音对话的能力集成到百度地图的手机 App 当中。
可能现在大家出行的时候用语音跟百度地图进行交互,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在 2014、2015 年时,我们内部有很多争论。产品经理会说算法的准确率不是那么高,只有 85%,用户体验就不是很好。现在的用户也从来没有提出过需要跟百度地图 App 进行语音对话。
最终这个功能经过一轮轮的迭代之后上线。这段经历让我觉得人工智能的价值已经开始一点点体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到 2015 年下半年的时候,我就决定离开百度,再次创业。
极客公园:来也科技最早做的就是 to C 的语音助理,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 RPA+AI?
汪冠春:从 C 端语音助理到 RPA+AI,很多人会想这个跳跃是不是非常大?但其实是非常自然的过程。就以用语音助理订咖啡举例。
当时我们的第一款产品叫助理来也。里面有个小来机器人,小来机器人要做的事情就是理解用户用自然语言描述的需求,然后帮 TA 搞定一个服务。比如说用户说「咖啡,老样子」,我们就会理解 TA 喜欢的是焦糖玛奇朵、大杯热的、送到公司某某的位置。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解决的问题。我要把「咖啡,老样子」这句话做语义理解,并匹配到 TA 本人的个性化系统,然后变成一个可执行的任务。这些助理来也都能解决,但后面也有一个很大的挑战:信息都理解了,最后怎么把这个订单给下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