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食人考:最骇人莫过将活人粉碎作军粮
在原始蒙昧时代 , 或封建社会的早期 , 以及现在还处于野蛮状态的未开化部落里 , 用活人作为祭祀品 , 然后分而食之;或将掳掠俘获的敌人 , 杀来吃掉的习俗 , 是屡见不鲜的 。
这种食人恶俗 , 至今还流行于西非和中非 , 及南太平洋群岛 。据说 , 苏门答腊的巴塔克人 , 在由荷兰人完全控制以前 , 还在市场上出售人肉 。而打了胜仗的毛利人 , 将战斗中死去的人的尸体切碎 , 摆出人肉宴席 , 也是常见的 。但是 , 社会进入文明状态以后 , 这种骇人行径 , 已普遍被视为反人类的罪恶 。
中国虽称作文明古国 , 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 却一直有持续不断的不文明的食人记录:
《管子·小称》载:“夫易牙以调和事[齐桓]公 , 公曰:‘惟蒸婴儿之未尝 。’于是 , 蒸其首子而献之公 。”为了讨君王的欢心 , 这位极善烹调 , 后来被视为中国厨师开山之祖的易牙 , 竟把自己的儿子弄死 。精心做了一道菜 , 端到宫殿上去 。
暴虐的纣王 , 就是挖比干的心的那个家伙 , 曾经将姬昌[周文王]拘押在羑里 , 为了测试其忠诚度 , 将他的一个儿子宰了 , 剁成极细的醢(也就是肉糜) , 包在饼里 , 而姬昌居然一点不动声色地 , 将这人肉馅儿饼 , 全部吃了下去 。
三国时刘备落难 , 逃到山村里 , 一位老乡听说他是皇叔 , 没有什么好招待的 , 连忙把老婆杀了 , 割下肉来炒了一盘菜 , 让刘备充饥 。第二天离开时 , 才发现那个可怜的女人 , 像宰杀的猪那样 , 还在厨房里挂着呢!
想不到进入九世纪以后的唐代 , 白居易《秦中吟》 , 其中之七《轻肥》 , 竟出现了“是岁江南旱 , 衢州人食人”句 。中国人愈益文明发达的同时 , 将人食人的丑恶现象写到了诗里 , 那真是够吓人一跳的 。
《新唐书》卷192 , 写安史之乱时 , 睢阳被围:“[张]巡士多饿死 , 存者皆痍伤气乏 。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 , 而忠义不少衰 , 吾恨不割肌以啖众 , 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饷 , 坐者皆泣 。巡疆(强)令食之 。[许]远亦杀奴僮以哺卒 , 至罗雀掘鼠 , 煮铠弩以食 。”“被围久 , 初杀马食 , 既尽 , 而及妇人老弱 , 凡食三万口 。人知将死 , 而莫有畔者 。城破 , 遗民止四百而已 。”
无论有多么正当理由 , 一座三万人口的睢阳城 , 吃到最后 , 只剩下四百来人 。读到这里 , 那昏天黑地之感 , 压迫得连血管里的血液 , 都会凝滞住的 。可在史官笔下 , 一声“止四百而已” , 就了事了 。文人们能以如此平静的笔调 , 写出这段惨绝人寰的悲剧 , 真让人为之气殪 。张巡坚守睢阳 , 直至城破被俘 , 不屈而死 , 其英名千古长存 , 其气节青史流芳 , 那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 , 对于围城的最后阶段 , 这种大规模的自相残杀 , 以人果腹的现象 ,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 , 绝不能视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做法 。
因为具有“正义”的堂皇理由 , 就可以为所欲为地作出反人类的罪行吗?《资治通鉴》卷220载:“议者或罪张巡以守睢阳不去 , 与其食人 , 曷若全人 。”说明当时 , 也是有人持不同看法的 。清代的王夫之说:张巡“捐生殉国 , 血战以保障江、淮”的功绩 , “出颜杲卿、李澄之上” 。但是 , 他更认为 , “守孤城 , 绝外援 , 粮尽而馁 , 君子于此 , 唯一死而志事毕矣” , “过此者 , 则愆尤之府矣 , 适以贼仁戕义而已矣 , 无论城之存亡也 , 无论身之生死也 , 所必不可者 , 人相食也” 。
所以 , 他的结论:“其食人也 , 不谓之不仁也不可 。”(《读通鑑论》卷23)王夫之发出这样正义的呼声 , 对这位远遁湘西四十年 , 筑石室著书而不仕清的明遗民 , 更多了一份崇敬 。坚贞不屈的他 , 似乎应该赞赏这种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而作出的牺牲 。但他却谴责了这种贼仁戕义的食人现象 。如果连最起码的人道精神也不存在的话 , 人性泯灭 , 兽性张扬 , 这世界还有什么希望呢?
推荐阅读
- 隋朝政治 隋文帝设立分科考试制度
- 考古新发现 武则天和诸葛亮竟是亲戚关系
- 伪满洲国军考 从细节分辨伪满军服与日本军服
- 清朝多奇侠:书生考场练神掌 鼻中藏剑杀和珅
- 古代牛气十足“高考落榜生”
- 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结果 活人殉葬或皆为女性
- 明代的科举考试到底是如何评定试卷的?
- 不得不服!古代科举考试考生的作弊手段揭秘
- 考场无间道:揭秘古代科举作弊的三大旷世绝招
- 科举制度废除时间 古代科举考试废除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