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食人考:最骇人莫过将活人粉碎作军粮( 五 )


不过 , 也许他可算是一个诗人 。
清代编纂的《全唐诗》 , 收诗近五万首 , 录有他的诗作三首 。因为在中国 , 不光唐朝 , 历代之君 , 都有爱写诗的雅兴 。有的写得很好 , 有的写得很屁 。黄巢的诗 , 属于后者 。《全唐诗》 , 书名有个“全”字 , 自然要收黄巢的诗 , 不过占总量的万分之几 , 说得过去 。解放后 , 社科院文研所编的 , 收诗六百三十首的《唐诗选》 , 对他破格相待 , 与王勃、宋之问、王之焕、贺知章等大家同享被选两首的规格 , 很显然 , 编委们是看在革命同志的份上 , 出于阶级感情之抬举了 。在中国诗史上 , 从来没有黄巢的份 , 直到解放后 , 才获得革命诗人这顶桂冠 。这就是中国人的习性了 , 喜欢倾斜 , 一倾斜 , 臭狗屎也能变成香饽饽 , 何况黄巢的诗 , 总还算得上合辙押韵 , 四平八稳呢!
其中一首《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 , 更像打卦问卜的籤词 , 既有预言的神秘感 , 也有不第秀才的腾腾杀气 。果然 , 应了这首诗的谶言 , 他第一次进长安 , 还真是什么花都“杀” , 连菊花也“杀”光的冬天 。
我估计这首《菊花》诗 , 应该是在公元880年左右 , 他挺进中原 , 直奔洛阳 , 西岳在望 , 临潼不远 , 都城长安已成为他囊中之物时写出来的 。黄巢第一次进长安 , 是一个应考的举子;如今 , 第二次进长安 , 就是等着当大齐王朝的新科皇帝了 。他曾自号“冲天大将军” , 以及这首诗中“冲天”词语 , 现在他可以踌躇满志地说 , 那个不让他科举及第的唐朝之天 , 马上就被他冲破了 。
黄巢能有这一天 , 第一 , 他得感谢唐王朝进入末期的倒行逆施 , 老百姓到了活不下去的程度 , 使他有了造反的群众基础;第二 , 他得感谢统治集团的腐败 , 无能 , 涣散 , 失控 , 无法形成合力 , 使他有了游走的生存空间 。黄巢揭竿以后 , 先投奔王仙芝 , 王兵败被戮 , 王的二把手尚让 , 率余部与黄巢会合 , 就这样 , 渐渐壮大起来 , 成了气候 。
黄巢的人马 , 在官方的史志中 , 通常称之为“流寇” , 这个“流”字 , 倒颇为准确地描写了他们在各个节度使的夹缝中 , 从中原“流”到岭南 , 又从广州“流”到洛阳的征战过程 。
公元879年 , “黄巢北趣襄阳 , 刘巨容与江西招讨使曹全晸合兵屯荆门以拒之 。贼至 , 巨容伏兵林中 , 全晸以轻骑逆战 , 阳不胜而走 , 贼追之 , 伏发 , 大破贼众 , 乘胜逐北 , 比至江陵 , 俘斩其什七八 。巢与尚让收余众渡江东走 。或劝巨容穷追 , 贼可尽也 。巨容曰:‘国家喜负人 , 有急则抚存将士 , 不管官赏 , 事宁则弃之 , 或更得罪 , 不若留贼以为富贵之资 。’由是贼势复振 , 攻鄂州 , 陷其外郭 , 转掠饶、信、池、宣、歙、杭十五州 , 众至二十万 。”
公元880年 , “黄巢屯信州 , 遇疾疫 , 卒徒多死 , 张璘急击之 , 巢以金啗璘 , 且致书请降于高骈 , 求保奏;骈欲诱致之 , 许为之求节钺 。时昭义、感化、义武等军皆至淮南 , 骈恐分其功 , 乃奏贼不日当平 , 不烦诸道兵 , 请悉遣归 , 朝廷许之 。贼詗知诸道已北渡淮 , 乃告绝于骈 , 且请战 , 骈怒 , 令璘击之 , 兵败 , 璘死 , 巢势复振 。”
同一年:“初 , 黄巢将渡淮 , 豆卢璩请以天平节钺授巢 , 俟其到镇讨之 , 卢携曰:‘盗贼无厌 , 虽与之节 , 不能止其剽掠 , 不若急发诸道兵扼泗州 , 汴州节度使为都统 , 贼既前不能入关 , 必还掠淮、浙 , 偷生海渚耳!’从之 , 既而淮北相继告急携称疾不出 。京师大恐 。庚申 , 东都奏黄巢入汝州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