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食人考:最骇人莫过将活人粉碎作军粮( 四 )


读中国史 , 农民造皇帝的反 , 确是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动力 。但在争夺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领袖人物 , 不管是成功的 , 还是不成功的 , 真正出身于农民阶层者 , 真正“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劳动者 , 是并不多的 。通常 , 都产生自农村中好逸恶劳的躁狂一族 , 也就是农村流氓无产者 。由于他们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 野蛮性 , 破坏意识 , 盲动力量 , 亡命的痞子精神 , 所以 , 很容易在斗争中脱颖而出 。
而黄巢 , 更属于这类痞子中训练有素的亡命徒、急先锋 , 起义前 , 他就是一个私盐贩子 , 起义后 , 追随的那个渠首王仙芝 , 也是一个私盐贩子 。盐作为封建王朝重要税收来源 , 历来统治者对其生产销售的管制 , 采取极严密的措施 。然而 , 极大的利润 , 自然诱发极大的冒险;而极强的镇压 , 也就难免遇到极强的反抗 。所以 , 私盐贩子干的是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 , 以生命为赌注的危险行当 。残忍 , 狠毒 , 亡命 , 冒险 , 破坏 , 毁灭 , 嗜杀 , 劫掠 , 便成为职业习惯 。
暴虐趋于极端 , 与疯狂无异 。所以 , 食人 , 又算得了什么 , 如果黄巢需要这样做的话 , 连眼皮也不会眨一下的 。这大概就是一千多年来 , 从官方史书 , 到稗官野史 , 所有描写黄巢的章节 , 看不到他的一生 , 曾经有过任何人性流露的缘故 。
无论正史 , 野史 , 对于黄巢的评价全是负面的 。可近五十年来 ,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 , 那是封建统治者站在地主阶级的反动立场上 , 对于农民革命运动及其领袖人物的诬蔑 。无论如何 , 农民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然而 , 若是从黄巢之乱的唐末起 , 至五代 , 至北宋 , 至南宋 , 中华民族的总体国势 , 一直处于不断削弱的过程之中 , 这也是毋庸讳言的事实 。因此 , 不禁疑问 , 黄巢吃了那么多老百姓的这场农民革命运动 , 究竟对历史起到了推动作用 , 还是起到了促退作用?对中华文明起到了张扬作用?还是起到了戕害作用?作实事求是的考查 , 平心而论 ,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
都张开大嘴食人了 , 还有什么“革命”意义好讲?难道因为他反对封建统治 , 披上一件红色的“革命”外套 , 就能把他像野兽那样以人为食的举世大恶 , 忽略不顾吗?
即使退一万步 , 领袖也是人 , 作为一个人 , 按王夫之老先生说 , “其食人也 , 不谓之不仁也不可” , 那么 , 加之于这位私盐贩子黄巢头上的光环 , 恐怕也就黯然失色了 。
像这样经不起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地加以考量的“革命”领袖 , 又岂止黄巢一人 。其实 , 据史书有关黄巢的行状 , 这位“革命领袖” , 可算是一个乏善可陈的人物 。
姚雪垠作长篇小说《李自成》 , 拔高这位明末的类似黄巢的“革命领袖” , 不管是为了迎合讨好 , 还是胡诌八咧 , 竟然有了一点与毛泽东军事思想合拍的游击战略 。这位私盐贩子以“流寇”起家 , 短期内也取得过天下 , 甚至比李自成坐龙椅的日子多得多 。应该懂得 , “流” , 是他们这支起义军的生命线 , 只有“流” , 才有可能在统治者的缝隙中求得生存空间 。最后 , 居然傻不唧唧地在陈州搞开了阵地战 , 壁垒战 , 围城战 , 不是存心找绳子套在脖子上勒死自己吗!
因此 , 这位先生 , 一、文不成 , 始终是一个不及第的秀才;二、武不就 , 围三百日食人无算拿不下陈州;三、想被招安 , 讨价还价总谈不拢条件;四、想当皇帝 , 进了长安连板凳也未坐热 , 又卷铺盖去当“流寇” 。是一个基本没有做成什么 , 或从来没有做好什么的 , 让人无法讲出特点和长处的半吊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