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脑血管意外及后遗症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黄芪120克(生用),归尾6克,赤芍6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中风,包括脑梗塞、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前两者称为缺血性中风,后两者称为出血性中风 。脑血管意外发生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一般来说,脑梗塞形成于动脉硬化和高血脂;脑栓塞形成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心肌梗塞等;脑出血形成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蛛网膜下腔出血形成于先天性动脉瘤、动脉硬化和血管畸形 。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大便秘结,饱餐饮酒等为常见的诱发因素 。脑血管意外卒中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部分病人可以恢复,也有部分病人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而遗留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失语,中枢性面瘫,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 。
脑血管意外的病人约80%以上留有后遗症,也称中风后遗症,主证多是半身不遂 。王清任创立补阳还五汤就是针对半身不遂而设立,临床收效颇著 。
补阳还五汤:黄芪120克,当归尾6克,赤芍5克,地龙3克(去土),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 。
若气虚血瘀明显者,加丹参30克,太子参12克,伸筋草12克,络石藤15克;若偏于阴虚血瘀者,加阿胶珠9克,山萸肉6克,生地6克,路路通9克;若偏于风痰血瘀者,加石菖蒲12克,远志9克,白附子12克,郁金9克;若偏于阳虚血瘀者,加党参15克,肉桂9克,肉苁蓉12克,牛膝15克 。
(1)根据《四川中医》,1983,(11):15,刘明报道: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38例,其中脑出血6例,脑血栓形成29例,脑栓塞3例 。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14例,好转8例,无效2例 。处方:黄芪30~60克,当归12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地龙15克,橘络9克,丹参30克,桂枝15克 。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郁金;口舌歪斜者,加全蝎、白附子、僵蚕;大便秘结者,加瓜蒌仁、大黄(酒制);小便失禁者,加肉桂、五味子;痰涎壅盛者,加半夏、胆南星;肢瘫日久不愈者,加穿山甲、水蛭粉(冲服);血压偏高者,加钩藤、石决明、菊花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病情较重者可日服2剂 。
(2)根据《河北中医》,1989,(5):6,达南等报道:用补阳还五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瘫痪12例,其中脑血栓形成9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和脊髓炎3例 。病程最长者3年 。经治疗,肌肉恢复正常者3例,肌力提高2级以上者6例、1级以上者2例、无改善者1例,7例面瘫有改善 。处方:黄芪6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当归尾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生姜9克,大枣10枚 。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9~15克,远志6~9克;血压高者,加牛膝10~20克,地龙用量加至20克;心律失常者,加延胡索6~9克,炙甘草5~9克;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3~5克;小便失禁者,加熟地黄15~20克,山萸肉10~15克;瘫痪日久者,加党参10~20克 。
【补阳还五汤脑血管意外及后遗症配方】(3)根据《浙江中医杂志》,1982,(8):370,李蔚生报道: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8例,全部有效 。(4)根据《四川中医》,1990,(6):37,刘远樵报道:采用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治疗1例脑栓塞病人,失语20余日,服药3天后已能发音,继服6剂,语言功能完全恢复 。处方:黄芪60克,当归尾15克,川芎15克,郁金15克,地龙12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石菖蒲12克,远志12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牵正散,每次3克,冲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