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无脊椎动物蜇伤( 三 )


②全身治疗 。 该毒素有效抗毒剂为罂粟碱( papaverine)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 。 鉴于毒素毒性强烈作用极快应做心室内直接注射以对抗岩沙海葵毒素能获得最佳效果 。 尽量减少患者活动以免加速毒素吸收严重者可给予心血管药物维持血压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氧 。 国外已制备岩沙海葵毒素抗体以中和毒素
③对症措施 。 后期并发症的处理是保证救治成功的重要环节 。 局部疼痛时可反复应用吗啡、哌替啶(度冷丁)等镇痛药;反复呕吐注射胃复安等药物抗心律失常可用维拉帕米等 。 出现低蛋白血症及时输入白蛋白、少量多次输血;保护肾功能、防止肾衰竭等都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 同时加强抗感染、止血、输液、输血、营养及护理等对症支持疗法
(4)预防:首先要加强防治科研、宣教、监测医疗诸方面的社会措施提高旅游者、渔民以及海水养殖单位、军事训练单位、石油开采单位等的重视 。 遇到水母时不能用手直接抓或捞取即使是死的水母只要其刺丝囊还处于湿润状态就有可能刺伤人漂上海滩的水母碎片也不能随便拾取其次进入海区操作时穿戴防护衣物、手套和靴鞋海水浴场应布设网眼较小的防鲨防蜇网 。 此外发挥综合防治的优势在水母密集出现的地区和季节、人群频繁下海的海边设置防护网、警告牌急救站;教给人们识别刺胞动物和防治皮炎的方法;研制有效的防治药物和急救方案;撰写有关的科普读物、宣传品和视听教材等 。
二、有毒棘皮动物
1.海胆
能使人致伤中毒的棘皮动物主要有海胆、海星与海参其体表都有一层带棘的皮用于防御与进攻 。 海胆是棘皮动物门分类下的其中一个纲其正式学名是海胆纲( echinoidea意思是“像豪猪般的动物”)又名“海刺猬” 。 海胆生活在海洋中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全世界现存约有1000种海胆化石700种以上 。 其生活于热带浅海礁石区南沙诸岛礁多见 。 我国的有毒海胆有28种海胆呈球形外覆硬壳包裹着内脏壳上长着许多刺(棘)大部分刺具有倒钩可增加机械性损伤刺的长短依海胆的种类而不同含有神经毒素刺内的毒素可使人中毒 。 在海胆中有两种产生毒素的器官:叉棘和棘在生殖季节摄食海胆的生殖腺和卵巢或被棘或叉棘蜇刺会引起中毒 。 已报道过的白棘三列海胆( tripneustesgratiola)(图26-6)、石笔海胆(图26-7)、球海胆( strongylocentrotus drobachiensis)(图26-8)、毒海胆( toxopneustes elegans)等数十种海胆都是有毒的 。



海胆毒素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对动物可引起呼吸困难、肌肉麻痹、抽搐以至死亡;有的对动物红细胞有溶解作用并能引起心脏的激活和使肌肉对非直接性刺激不起反应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 此外白棘三列海胆的毒腺提取物对离体平滑肌具有收缩作用此作用与毒素的剂量成正比;灌注鼠心脏的冠状循环产生心搏幅度与速率的改变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脏阻滞 。 白棘三列海胆还存在着有毒不耐热蛋白其主要作用是释放组胺和产生激肽 。
(1)临床表现:局部刺伤后局部红肿、疼痛明显2h后消退遗留在皮内的棘和残端数日后可自行脱出 。
(2)治疗:急救应将刺入之针刺拔除但其刺脆弱易断往往不易完全拔除 。 局部可用稀氨水涂搽止痛可应用抗炎及抗过敏药物 。 在刺之间的硬壳上长着蒂状物具有毒腺;刺伤后先除去叉棘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毒液 。 伤口可用5%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并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肌肉痉挛时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
2.海星
海星(图26-9)是棘皮动物下的一个纲的动物名称 。 一般海星有五条“胳膊”从身体中间伸出 。 海星的骨骼不能动靠它的水管系统移动 。 在它胳膊上的水管系统上有很多凸出的小管足用来吸水和抓食物 。 我国有毒海星共有10种常见的有长棘海星(图26-10)、多棘海盘车(图26-11)和海燕 。



海星毒棘可刺伤人体并产生中毒 。 海星毒素主要成分为皂苷具有很强的溶血性可使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 。 海星的叉棘及其体表的黏液与人皮肤接触后可引起中毒 。
(1)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损伤如发生剧痛、红肿麻木 。 全身症状较轻 。 很少有严重后果 。 继发感染时形成难愈的溃疡 。 严重中毒时可有肌肉抽搐运动失调 。
(2)治疗:局部可用清水冲洗除去毒液或用35%乙醇浸泡促使毒素水解必要时可用镇痛、防治感染等对症措施 。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毒疗法 。
3.海参
海参是海生的棘皮类动物通常生活在水温颇低的海底平时依靠吸食海中的浮游生物维生遇到危险时会吐出内脏吓阻敌人 。 我国沿海生长的60余种海参中至少有18种具有毒性 。 辐肛参(图26-12)、白尼参(图26-13)等含有的海参毒素大部分集中在居维叶器内;荡皮海参(图26-14)、刺参等毒素主要集中于体表的表皮腺中;多数具毒海参的内脏与体液中也存在有海参毒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