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宁 夏: 全力打造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和大西北旅游目的地( 三 )


14 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 。 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 激发博物馆创新能力 。 深化智慧博物馆建设 , 丰富线上数字体验产品和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服务项目 。 开展博物馆联合办展、巡回展览、网上展览 , 发挥博物馆研学实践载体作用 , 推进“小小讲解员”“第二课堂”“博物馆之夜”等活动持续开展 。
15 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 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 。 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级文化生态区保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 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评审工作 。 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和第八批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评定工作 , 动态评估管理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 , 培养更多非遗复合型人才 。 举办“非遗进万家·文旅展风采”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及系列活动 , 创新非遗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进商圈、进校园内容形式 。 加快非遗工坊产业化进程和自治区级非遗工坊评定工作 , 发挥好非遗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重要作用 。 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建设 。 举办全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

▲ 中卫沙漠星星酒店

▲ 黄河宿集

推进全域旅游纵深开展
16 抓好示范带动 。 巩固4家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和5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区)创建成果 。 开展第二批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前期培育和申报认定工作 , 申报第三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 修订《“引客入宁”以奖代补管理办法》 , 调整优化奖补重点 , 发挥政策撬动作用 , 实施旅游景区“微改造、精提升”工程 ,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 支持4A级以上景区开展“金钥匙”服务 , 提升景区服务质量 。 召开全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 。 围绕“宁夏人游宁夏” , 发放文旅惠民卡 。 抓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 。
17 完善配套设施 。 完善旅游风景道、旅游步道、旅游骑行道等“小交通”基础设施 , 支持星空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 , 引导县(区)打造自驾游露营公园 。 依托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集聚区 , 全域化打造自驾游产品线路 。 修订《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厕所管理办法》 , 做好旅游厕所管理运行服务动态监管 。
18 发展乡村旅游 。 实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百村千画·乡村美化”工程、“百村千碗·乡村美食”工程、乡村民宿提档升级工程、特色农产品“后备箱”工程、服务质量提升工程 。 打造“乡村微度假”品牌 , 引导举办乡村节会活动 , 提升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 培育一批宁夏特色旅游村(镇) , 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19 建设数字文旅 。 完善宁夏旅游资讯网等三位一体平台功能 , 推动全区文化旅游资源和公共服务等信息一张图展示、一平台共享、一端口应用 。 实施“星星故乡·数字文旅”项目 , 做好宁夏旅游官方旗舰店运营和目的地小程序应用推广 。 加快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 。 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 , 提升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 。

▲ 中宁玺赞枸杞红了

推进宣传营销和文化传播创新发展
20 优化营销方式 。 深化“营销宁夏”理念 , 围绕民航直飞、高铁沿线和特色产业销售城市 , 推出集形象标识、宣传口号、路线产品等为一体的宁夏文旅形象标识系统 。 按照“小规模、高规格、高频次、大流量、广传播”理念 , 将重点人群投放在年轻主力消费群体上 , 将重点区域投放在资源差异大且消费能力强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上 , 将重点服务投放在自驾游及个性化定制式出游方式上 , 形成品牌宣传叠加效应 。 开展“两晒一促”第三季、“旅游大篷车”“一市一品牌”“一县一节庆”等文旅宣传营销活动 。 摄制《让世界听到黄河的声音》《宁夏故事》微电影等一批具有人文气质、时代风貌和国际视野的宣传作品 。
21 深化交流合作 。 围绕国家对外战略布局 ,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我国港澳台地区为重点 , 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主要内容 , 加强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工作 , 讲好中国故事 , 展示宁夏精彩 。 加强与明斯克中国文化中心年度部省合作 , 举办“丝绸之路”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仪式暨非遗传承及旅游发展国际论坛 , 实施宁夏“丝绸之路”海外推广系列项目 。 聚焦我国港澳地区 , 以及东南亚国家等重点旅游市场 , 以线上弥补线下、云端推动终端 , 持续推进“云秀宁夏”和区域化营销推广项目 。 制定出台《宁夏境外旅游营销合作商优选办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