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曾是空间站一部分的天舟2号已受控坠毁 , 空间站上的神舟13号航天员即将凯旋 , 神天舟4号、神舟14号和神舟15号蓄势待发 , 两批航天员都已经选出来了 , 中国空间站很快就要迎来中国航天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
现在 , 神舟13号航天员正在加强锻炼身体 , “太空跑步机” , “太空单车”等多种体育器材都用上了 , 锻炼时间也由之前的2个小时增加到现在的3个多小时 , 甚至有可能是4个小时 , 这都是为了更好地去适应返回后的重力环境 。
飞船着地后 , 搜救人员和拍摄人员将会以最快时间赶到着陆点 , 很多人都希望第一时间能看到凯旋的航天英雄 , 但是他们一般都要等待几十分钟后才出舱 , 甚至有可能是40分钟 。 问题来了 , 出舱按理说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 , 为何航天员要等上近40分钟才出舱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长期在太空生活下航天员的身体变化 , 主要有三大变化 , 一个是身体供血变化 , 第二个是骨骼疏松 , 第三个是全身肌肉变化 , 其它的变化就不做讨论了 。
身体供血变化 , 人体习惯了地面重力环境 , 心脏均衡地对身体各部分进行供血 , 但到了外太空中 , 由于没有重力约束 , 流向头部的血液量自然就变多了 , 反之 , 流向身体下部的血液量自然就变少了 。
人体有自动调节能力 , 为了减少流向头部的血液量 , 人体会自动地控制身体的血液量 , 这会导致太空中的航天员可能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
骨骼疏松 , 人体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钙等矿物质 , 骨骼主要依靠重力来堆积这些矿物质 , 然而在没有重力的太空中 , 骨骼内的矿物质密度每月要下降1-2% , 如果是6个月 , 那么骨骼的矿物质密度减少6%至12% , 骨头变脆 , 尤其是腿部 。
这就是骨质疏松症 , 是中老年人很容易患上的一种病症 , 当出现骨质疏松症时 , 最简单的方法是补充矿物质 , 例如服用钙片之类的 , 但即便是太空中的航天员补充再多的钙片 , 也很难被骨骼吸收进去 。
全身肌肉变化 , 人体骨骼206块 , 但人体肌肉超过了639块 , 在地面上 , 为了应对重力 , 人的639块肌肉每天都在卖力的工作 , 尤其是大腿肌肉 , 每天都要长时间支撑上百斤重的身体 , 还包括了跑步、蹦和跳 。
但在没有重力环境的外太空 , 一个手指头的力量都能让你飘出几十米 , 几乎都用不到大腿 , 大腿失去了作用 , 腿部肌肉开始萎缩 , 其他部位的肌肉也是如此 , 在太空时间越长 , 那么肌肉萎缩现象就越严重 。
体育锻炼的确能阻止肌肉的萎缩 , 但是无论用什么方法 , 也无法做到让全身638块肌肉都参加锻炼 , 真正能锻炼的肌肉也就几十块肌肉而已 , 所以 , 大多数肌肉都会萎缩 。
飞船着地后 , 为何航天员要等上近40分钟才出舱呢?这是出于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考虑 , 航天员从太空返回 , 一下子从零重力环境进入到重力环境 , 这需要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 , 等身体适应过来后才出舱 。
前面说了太空中航天员可能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 当返回后 , 身体供血再一次出现大变化 , 大量的血液开始流向腿部 , 头部供血突然减少 , 贫血症状会瞬间加重 , 可能会出现头晕目眩 , 视力模糊等症状 , 如果几十分钟后还无法缓解 , 可能需要增加体液了 。
由于航天员身体肌肉萎缩 , 一下子从零重力环境进入到重力环境 , 这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 再加上身体骨质疏松 , 只怕连站立都是一件难事 。
推荐阅读
- 地球是宇宙中的水滴
- 光速陷阱,真空衰变,人类已知最可怕的理论是什么?
- 诞生于129亿年前的恒星,距离我们280亿光年,真有超光速运动?
- 航天史上首位牺牲的宇航员,上太空临走前称:不愿让加加林替我死
- 熔岩人妄图用陨石统治地球,黄蜂女巧借绿巨人帮忙
- 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存在了20万年,为什么没能进化出文明?
- 反转!美航天员乘联盟号返航,Space X停产飞船,俄罗斯趁机涨价?
- 航天员回家时间定了!神舟13号即将返回,东风着陆场准备就绪
- 揭开NASA新月球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