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在一个促进恒星形成的大“气泡”中?盖亚望远镜看到这一切!


太阳在一个促进恒星形成的大“气泡”中?盖亚望远镜看到这一切!


文章图片


太阳在一个促进恒星形成的大“气泡”中?盖亚望远镜看到这一切!


文章图片


太阳在一个促进恒星形成的大“气泡”中?盖亚望远镜看到这一切!


文章图片


太阳在一个促进恒星形成的大“气泡”中?盖亚望远镜看到这一切!


文章图片


太阳在一个促进恒星形成的大“气泡”中?盖亚望远镜看到这一切!


文章图片


太阳在一个促进恒星形成的大“气泡”中?盖亚望远镜看到这一切!




最新的研究显示 , 我们的太阳系极有可能位于一个“局部气泡”之内 。 当然 , 这个气泡并不是狭义上理解的气泡 , 而是一个低密度 , 充斥着高温等离子体的“空腔” 。 在这个空腔周围环绕着一层气体和星际尘埃 。


虽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空腔”的客观存在 , 但是这个空腔的范围有多大 , 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大概是在什么时间段开始形成的 , 以及它与恒星形成的关系 , 这些我们通通都无法确定 。
今年年初的时候 , 《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与此相关的论文 。 在这篇论文里 , 科学家们对太阳系附近恒星形成的原因 , 给出了一个相对准确的说法 。

研究显示:我们的地球处于一个直径约为1000光年的宇宙空洞中 , 这个空洞就像一个“气泡” , 气泡周围有数千颗恒星 , 气泡内的恒星却寥寥无几 。
对宇宙来说 , 形成恒星的方法有很多 。 一般来说 , 超新星爆发就会导致恒星的生灭 , 这也是恒星产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 超新星爆发时 , 恒星一生积累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 , 超强的冲击波会让“星际气体云”在巨大的压力下坍缩成天体 。
在这张太阳系气泡图里 , 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冲击波的边缘 。 在冲击波边缘 , 聚集着大量的物质 , 它们都是被挤过来的 。

冲击波产生的这种推挤效应 , 导致太阳系所在的这片空间内 , 恒星的数量相对稀少 , 远远低于银河系的平均恒星密度 。 当然 , 一次的超新星爆炸并不会产生这么久远的效果 , 因此科学家们推测:一定是一连串的超新星爆炸 , 才能产生足够且持续的冲击波 , 从而在边缘地带推动恒星的形成 。
科学家们推测 , 这一场浩浩荡荡的“造星”运动可能开始于1400万年前 。 在那个时间段 , 差不多有15颗恒星进入晚年 , 发生了超新星爆发 , 这一连串的反应导致现在的我们 , 观测到了这个巨大的宇宙气泡 。 (这里的15颗是平均值 , 估计的数量是8-26颗)

恒星的前身是星际尘埃 , 想要形成一颗恒星 , 物质的数量必须要足够多 。 大量的物质聚合在一起 , 因为万有引力而相互吸引变成一个整体 , 当质量和密度足够大的时候 , 就会产生核聚变反应 , 一颗恒星就诞生了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以太阳系为中心 , 在650光年的范围内 , 除了英仙座分子云外 , 每一团星际气体分子云都聚集到了这个气泡的表面 。 当然 , 恒星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才慢慢形成的 。 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科学意义上 , 局部解释了太阳系的周围所有恒星形成的原因 。

虽然超新星大爆炸已经过去了一千多万年 , 但是冲击波并没有停止运动 , 因此这个空洞“气泡”正在继续变大 。 天文计算结果显示 , 冲击波目前的前进速度约为6.5千米/秒 。 从宇宙尺度上来说 , 这个速度可以说慢得可怜 。
在这张图里 , 有一个让人非常震惊的地方:太阳差不多正好处于这个空洞气泡的正中间 。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 难道这是巧合吗?

研究显示 , 太阳最开始其实并不在气泡中间 。 如上图 , 当第一颗超新星爆炸时 , 太阳距离爆炸中心还很远 。 但是大约在500万年前 , 太阳系当时正跟着银河系运动 , 刚巧不巧就被带入到了这个爆炸的泡沫区间内 。 这时候就不得承认 , 太阳系的运气是真的好 , 恰好就跑到了中间区域 , 不然一场超新星爆炸的余波就要席卷整个太阳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