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加减治闭经医案

闭经即无月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症状,通常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 。前者指年满18周岁的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后者是指以往曾已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 。闭经一直是世界性关注的疑难病症,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共同临床表现之一 。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后期出现的无月经属生理性闭经,不属本病范畴 。
闭经,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称其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妇科第一方四乌侧骨一芦茹丸 。《金匮要略》称其为“经水断绝”,《诸病源候论》称其为“月水不通”等 。中医治疗应根据患者全身症状,结合病程及临床表现,分清寒热虚实,分别采取补而通之,泻而通之的方法 。此外还应分清其他疾病与本病的关系,因他病而致本病者当先治他病,病愈则经水自调,经水通 。
【病案举例】
1.女,27岁,已婚 。1995年1月17日就诊,经期下水务农,适逢暴雨,是夜即恶寒战栗,周身酸痛,四肢懈怠,经血骤停 。隔天下午小腹冷痛,继全身浮肿,中西医调治后,不仅肿胀不减,且闭经5个月 。观其人稍肥胖,精神倦,颜面及四肢凹陷性浮肿伴心悸,小腹胀满,小溲短涩,大便溏泄 。舌苔白滑,脉沉细,审其脉证,明显系寒邪凝滞经脉,水气不能运行,宜温阳通脉,佐利水渗湿,用五苓散治之 。方用桂枝30g,茯苓30g,猪苓12g,泽泻10g,白术20g 。:每天1剂,煎2次,上、下午服 。服药颇见应手,8天后见月经来潮,小日渐畅通,浮肿明显消退,精神佳小腹冷痛症状明显减轻,脉象较有起色 。药既奏效,效不更方,原方再服9剂 。约月余,患者欣喜乐告,诸恙痊愈,月经正常,精神饱满 。10按:张仲景《伤寒论》的五苓散一方,功用化气利水,为行膀胱之水而设 。而与本例之经水不通,水气难于运行之水肿症,其症虽异,其病理颇为相合,故取五苓散之方义,而笔者重用桂枝,即寓桂枝加桂枝汤之妙义 。本案重用桂枝,取其性味之辛温,既通阳行水,化膀胱之气,又温通经脉,开血之痹涩以调经,再以泽泻、二苓甘淡渗湿,化决渎之气,畅利水道,故对闭经、水肿诸症有好的疗效 。
2.杜某,女,39岁,1999年5月18日初诊主诉:闭经5个月 。平素嗜食水果,5个月后突然闭经,遍服中西药效微,余无所苦,惟近来大便虽每日1次,但解之不爽观其面色红润,精神尚佳,舌体胖,苔根部白腻水滑,脉沉滑 。证属寒湿凝聚胞宫,气机阻滞 。治以散寒利湿;行气通络 。方用五苓散加味:桂枝10g,桃仁20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4剂后,月经来潮,但量少,色质正常 。
又服2剂,月经于第4天净,大便畅 。效不更方,又嘱其1周2剂,服至下次月经来潮时止 。6月20日月经如期而至,量、色、质亦转正常 。随访半年月经正常13.女,35岁,月经15岁初潮,既往月经正常,近半年月经未潮,神疲嗜睡,面浮肢肿,恶心,纳呆痰多头重昏沉,体胖,带下量稍多,大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缓证属痰湿阻滞型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调经 。予五苓散加减:茯苓、半夏、香附、牛膝各12g,猪苓、泽泻、白术、刘寄奴、川芎、陈皮、胆南星、苍术、炙甘草各10g,服法:水煎服,日3次温服,日1剂,服用4剂,月经来潮,症状消失 。
12
【五苓散加减治闭经医案】按:古人云“经水不行者,非无血也,为痰饮碍而不行也”,痰湿阻滞冲任,占住血海,经血不能满溢,故月经数月不行,痰湿内盛故体胖,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等 。方中五苓散健脾利湿,加用半夏、苍术、胆南星、陈皮祛湿化痰;刘寄奴、川芎、牛膝、香附等活血调经 。全方切合病机,共奏良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