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散加减治乳腺增生医案、配方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病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 。
有报道认为,在城市妇女中,每20人就有1人可能在绝经前发现此病 。乳腺增生病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最为常见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常于月经前期加重,行经后减轻 。由于乳腺增生患者中有一小部分以后有发展成为乳腺癌的可能性,所以有人认为乳腺增生病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
乳腺增生病既非肿瘤,亦非炎症,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 。乳腺增生病在病理上,一方面表现为乳腺导管的囊性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另一方面表现为导管上皮有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小叶内和小叶间纤维组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由于乳腺增生病的组织形态复杂,所以其组织学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 。如有学者依乳腺结构在数量和形态上的异常将其分为乳腺组织增生、乳腺腺病(又分为小叶增生期、纤维腺病期及纤维化期)、乳腺囊肿病三大类;也有的学者依乳腺增生的基本组织改变将其分为小叶增生、纤维化、炎性、囊肿、上皮增生、腺病6种类型 。也正是由于其组织形态学上的复杂性,所以才造成了本病命名上的混乱性,如小叶增生症、慢性乳腺炎、纤维囊性乳腺病、良性上皮增生症、腺病等 。以上这些病名反映了本病病理变化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但其基本病理变化均为乳腺上皮细胞数目不正常及非生理性增加 。为了避免这种命名上的混乱,使本病名称趋于一致1978年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将其定名为“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按导管上皮增生的形态可将其分为四级:I级:不伴有导管上皮增生,此级发生率为70%;Ⅱ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但上皮细胞不呈异型性,其发生率为20%;Ⅲa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轻度异型性,发生率为5%;Ⅲb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重度异型性,发生率为5%,此级恶变率最高,可能恶变率为75%~100% 。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的“乳癖”范畴 。有关本病的描述最早见于《中藏经》,以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对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均有详尽的阐述 。“乳癖”是形容气机不畅,在乳房部出现胀满疼痛,症状时缓时剧,疼痛时轻时重等特点 。《疡科心得集》中是这样描述的:“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此名乳癖… 。”既描述了肿块的特点,又指出了乳腺增生病与情志变化的关系 。中医认为肝肾两经与乳房关系最密切,其次是冲任两脉 。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癖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影响 。平素情志抑郁,气滞不舒,气血周流失度,蕴结于乳房胃络,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引起乳房疼痛;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滞血瘀挟痰结聚为核,循经留聚乳中,故乳中结块 。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也是引起乳癖的重要原因 。肾为五脏之本,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冲任之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 。若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气血滞,积瘀聚于乳房、胞宫,或乳房疼痛而结块,或月事紊乱失调 。
【临床应用】
滕正霞在2000~2004年观察病例80例,单侧乳房发病者18例,双侧乳房发病者62例 。用中药固定方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治疗本病,疗效满意 。药用:丹皮10g,焦栀子10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赤芍10g,薄荷6g,王不留行10g,路路通10g,生牡蛎30g,丹参30g,夏枯草30g,海藻10g,乳香10g,没药1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 。于月经前15天开始服药,服至经至停药,连用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停用其他任何药物 。服药1~3个疗程 。结果:本组治愈55例,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加丹皮栀子以治肝郁血虚化热;用夏枯草、海藻、生牡蛎入肝经,消痰软坚以散结块;丹参活血化瘀,《本经》曰:“…寒热积聚,破症除…”;王不留行有逐痛之功,配路路通,通血脉,止疼痛,活血通乳;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本草纲目》
曰:“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 。据临床观察,乳腺增生为临床主症,病因病机辨证大致相同,故用固定方药治疗,疗效满意 。
【病案举例】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乳腺增生医案、配方】张某,女,32岁,1997年4月7日就诊 。述已婚4年,因夫妻不睦而忧郁伤感已久 。两年前出现双侧乳房肿块,乳房胀痛,甚则痛引胸胁肩背,遇情志不畅则加重,经前痛甚,经后缓解,伴经前腹,行经不畅,夹有血块,胸闷纳呆,心烦易怒,神疲乏力,口干口苦,双目干涩,大便秘结 。望其面色晦暗,形体消瘦,精神不振,舌质淡红,苔厚腻而微黄燥,脉弦滑而微细 。触诊:左乳房可触及6cm×2cm大小条索状肿块,右乳房可触及3个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肿块,均质地中等,活动不粘连,边界较清楚,表面较光滑,有触痛 。经红外线透照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证属肝郁脾虚,气滞痰凝,郁火内盛,阴亏血虚 。先予疏肝解郁清肝血、润燥通便,继予调和肝脾、消瘀化痰、软坚散结 。处方用加味逍遥散加减:柴胡、香附、白术、茯苓、牡丹皮、栀子、生大黄、玄参各10g,生甘草6g 。服5剂后,胀痛已减,大便正常 。去大黄,加三棱、术、穿山甲各10g,郁金、皂刺、赤芍、瓜蒌、丹参各15g,服8剂后肿块缩左乳肿块缩至蚕豆大小,右侧肿块已消、服10剂,胀痛已消,小,胀痛大减 。去三棱、莪术,改穿山甲6g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