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胆囊炎医案

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由于胆囊口受到细菌感染或理化刺激,囊壁产生炎症病变和充血水肿,从而使胆囊梗塞或胆囊管细而弯曲,易受到蛔虫、结石梗阻而产生胆囊炎症 。炎症常与结石互为因果 。胆囊炎常引起右上腹或上腹部持续疼痛,痛时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腰背,也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寒战高热等症状,检查时可见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压痛或肌紧张,有时可触到肿大有压痛的胆囊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本病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其病原菌主要是肠道寄生菌群,病理表现为胆囊壁黏膜炎症充血,因此选择有杀菌作用的中药,会促进疾病痊愈 。
本病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的范畴中医认为,若情志所伤,或暴怒伤肝,或抑郁忧思,皆可使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阻络,。
闭,发为此病;亦可因感受湿热之邪,郁结少阳,枢机不利,发为本病 。先辨在气在血,再辨属实属虚,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原则,结合兼证治之 。
【临床应用】
田氏以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患者60例,男性21例,女性39例 。女性患者中10~18岁2例,19~29岁3例,30~41岁3例,42~52岁13例,52~63岁18例男性患者中9~19岁例,20~31岁2例,32~43岁3例,43~54岁6例,55岁以上9例 。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银花30g,菊花20g,紫花地丁30g,蒲公英30g,紫背天葵15g 。兼有湿邪者加泽兰、云苓、龙胆草、苍术;久治未愈者加当归、桃仁、赤芍;便秘加生大黄、朴硝;疼痛重者加元胡索、制乳香、制没药、川子;体温高者加柴胡、黄芩、山栀;纳差加焦三仙;呕吐加陈皮、半夏、竹茹;黄疸加茵陈、金钱草;气滞腹胀痛加香附、木香、郁金;体虚加参芪 。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
【病案举例】
庄某,男,20岁,学生 。1987年9月12日就治,主诉右上腹疼痛,恶寒发热8h,在乡镇医院治疗效果欠佳 。检查:体温38℃,肝区有叩击痛,白细胞13.3×10/L,中性粒细胞占83%,经肝胆B超提示为急性胆囊炎 。初诊:胸胁疼痛,发热貌,胃纳差,口苦,小便黄,大便秘,舌淡红、苔微黄 。治以清肝利胆、止痛通腑,方以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银花30g,黄芩15g,山栀0g,大黄10g,延胡索20g,香附24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柴胡15g,山楂20g,木香15g,甘草5g 。服药8剂,热退便通痛减继以原方化裁,减大黄、香附、山栀、黄芩,加苍白术各10g 。连服7剂痊愈29 。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急性胆囊炎医案】按:急性胆囊炎在分型上有多种治法,但在该病整个分型论治中,尤以清热解毒的五味消毒饮加减为诸法众方之首 。对病情较急的胆囊炎兼有连续疼痛的患者,应先予输液,控制感染 。特别严重,反复发作,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者,应作手术切除胆囊 。用中药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审因论治 。因蛔虫引起的胆囊炎要先驱蛔,因结石引起的应先排石,或驱清热利胆药同用,或清热疏肝利胆与排石药同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