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著名计算机专家李三立院士逝世


巨星陨落!著名计算机专家李三立院士逝世


文章图片


巨星陨落!著名计算机专家李三立院士逝世




大师远去荣光犹存李院士一路走好!

4月23日据媒体报道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23日在京去世享年87岁 。

(源自中国工程院官网资料)
人生点滴
公开资料显示李三立1935年8月24日出生于上海市 。
1951年—195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
1955年—1956年担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助教 。
1956年—1960年就读于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生导师C.A.列别杰夫院士并获得CANDIDATE学位(苏联科学院与美国科学院签有协议苏联科学院的这一学位等同于美国PhD(哲学博士)学位) 。
196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和计算机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
1961年担任清华研制电子管计算机911的运控组组长 。
1972年负责研制一台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的724计算机系统 。
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 。
1986年—2003年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审组成员、召集人 。
1988年兼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院长 。
1995年—2000年担任国家攀登计划B“高性能计算机”项目首席科学家 。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00年负责在上海大学研制成功220个处理机的集群式系统“自强2000” 。
2003年8月为深圳大学研制共有256个CPU、峰值速度达1.5万亿次的“深超21C”超级计算机 。
2004年领导的研究组和惠普公司合作在上海大学完成一台共有352个CPU、峰值速度达2万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上大自强3000” 。
2022年4月23日李三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 。

(源自中国工程院官网资料)
曾带领研制2台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
据悉李三立曾负责研制过我国电子管、晶体管、LSI和VLSI四代计算机其中的724机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各大学中用于国家尖端科技的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用于加工重要部件的光栅数控计算机102机使精密加工效率提高几十倍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使我国在该领域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 。
80年代以来李三立作为我国首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微机体系结构、局部网络、RISC和指令级并行处理研究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 近年来负责研制的超级计算机中有两台都进入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深超-21C”(2003146位)和“自强3000”(2004126位) 。
据了解“深超-21C”超级计算机系统由深圳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它所具有的高计算能力供国民经济和高科技相关的各领域使用如应用于科学计算、气象预报、环境科学、工程设计模拟、材料科学、药物筛选以及海洋科学等领域 。 早在2005年开始“深超-21C”就已经在深圳大学正式投入使用彼时运算速度为华南地区第一峰值速度达到15000亿次/秒 。 此外“深超-21C”和“自强3000”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进入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TOP 500 。
感谢老先生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巨星陨落!著名计算机专家李三立院士逝世】国之栋梁一路走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