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公路|男子采了川藏线的“大白菜”倒赔2W,4000一颗还不让碰

川藏公路|男子采了川藏线的“大白菜”倒赔2W,4000一颗还不让碰

文章图片

川藏公路|男子采了川藏线的“大白菜”倒赔2W,4000一颗还不让碰

文章图片

川藏公路|男子采了川藏线的“大白菜”倒赔2W,4000一颗还不让碰

文章图片

川藏公路|男子采了川藏线的“大白菜”倒赔2W,4000一颗还不让碰

文章图片

川藏公路|男子采了川藏线的“大白菜”倒赔2W,4000一颗还不让碰

文章图片

川藏公路|男子采了川藏线的“大白菜”倒赔2W,4000一颗还不让碰

综述旅游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拓宽视野的途径 , 在世界各地游览的过程中 , 我们会有很多机会见识到不一样的新鲜事物 , 就国内而言 , 川藏地区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 每年也都会有很多人沿着川藏线一路穿行 , 领略不同于内地的异域风光 。
而就在318国道上 , 有这样一种特别的植物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 它虽然长得像一颗大白菜 , 但是价格却一点都不白菜 , 两万块钱都不给碰一下 , 单株价格更是提到了四千元 ,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神奇白菜”塔黄这种大白菜长相的植物学名叫作塔黄 , 从生物学分类上讲其实是一种草本植物 , 外形高大粗壮 , 非常引人注目 , 尤其是在国道这种绿植不是那么普遍的地方 , 塔黄就更显得像是从别处移过来放置的了 。
其实游客能够见到塔黄也是一种很幸运的经历 , 因为这种植物的生长期相当长 , 从开始成长到最后开花要经历五年到七年之久 , 而且这一次开花就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 过了这个阶段就开始走向衰亡了 , 也因为这个原因 , 很多人都对它更加感兴趣了 。

从外形上看 , 塔黄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颗过度发育的大白菜 , 有时候能够长到一两米那么高 , 因为花叶部分都是奶黄夹杂着一些绿色 , 叶片又层层叠叠像高塔一样 , 所以才有了塔黄这个名字 。
那么这些叶片的作用是什么呢 , 生物学上专业的说法其实是把它们叫作苞片的 , 对塔黄来说 , 它最重要的作用不像其它绿植那样是实现光合作用 , 而是御寒 。

我们都知道高原地区的气候是非常寒冷的 , 而且温差也特别大 , 如果不能很好地保存住自身的热量 , 很快就会被冻死 , 正是在苞片的保护之下 , 塔黄才能的拥有比较稳定的温度条件 , 让它可以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持续发育 , 直到长成高原上最高的植物之一 。
当然 , 除了保温之外 , 苞片在遮挡风雨方面也很有效 , 这也是为什么在塔黄里面常常有大量的昆虫 , 它们算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居住的地方 , 不过也没有白住 , 塔黄的花粉就是靠着它们才得以传播 , 否则一生一开花一结果的它早就绝种了 。

从分布上看 , 塔黄普遍多见于喜马拉雅的山麓地区 , 靠近云南省西北部也有它们的踪迹 , 总体来讲这种植物还是更喜欢高海拔的地域 , 4000米到5000米这个区间是最好的选择 。

上面提到 , 塔黄本身属于草本植物 , 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 尤其是它的根部 , 对发热、散瘀和消肿都有不错的疗效 , 如果我们经常注意的话 , 会发现身边的很多常用药当中都有它的成分 。
但是之所以应用不是那么普遍 , 主要还是塔黄的产量不够 , 自然条件下要成熟需要花五六年时间 , 而且还不是成片成片地有 , 加上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 要想获得这种药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物以稀为贵 , 这也让塔黄在市场上的价格越来越高 。

一人高的塔黄
塔黄的现状你可能会问 , 那为什么不直接进行人工种植呢?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产量 , 还能把成本压下来 , 但是问题就在于 , 塔黄对于生存环境的要求很高 , 放在室内来人工培育的方法目前还行不通 , 就算勉强能够长出来 , 跟自然条件下的质量也会差上一大截 。
有人也尝试的过直接在西藏地区进行培植 , 这样做的成功率当然能够提高 , 但是也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 比如培植成本和工作风险等等 , 还要考虑到成批地培植对于本地的生态是否会有破坏性影响 , 毕竟藏区的环境还是很脆弱的 。

不过自然生长出来的塔黄对于藏区生态确实是有有利影响的 , 毕竟有根系可以起到固定水土的作用 , 苞片也能让很多昆虫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 可以为更多的植物进行授粉 , 维持整个生态的运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