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在飞行的雨燕,落地可能再也飞不起来,它们怎么繁衍后代?

【一生都在飞行的雨燕,落地可能再也飞不起来,它们怎么繁衍后代?】

一生都在飞行的雨燕,落地可能再也飞不起来,它们怎么繁衍后代?


文章图片


一生都在飞行的雨燕,落地可能再也飞不起来,它们怎么繁衍后代?


文章图片


一生都在飞行的雨燕,落地可能再也飞不起来,它们怎么繁衍后代?


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鸟 , 它们一生都在飞行 , 吃饭都在飞行中解决 , 几乎不会睡觉 , 唯一一次落地可能就是死亡的时刻 , 除此之外 , 它们难道就真的没有落地时刻了吗?那么怎么繁衍后代呢?
这种鸟的名字叫做雨燕 , 因为一生很少会落地 , 所以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无脚鸟” 。 这种鸟全世界都有它们的足迹 , 雨燕科下还分了很多种类 。
普通雨燕的羽毛十分朴素 , 大多为深褐色 。 雨燕体长一般在10到30厘米 , 体重在9到150克左右 。 这样看起来或许觉得这种鸟类没什么特别的 , 但它的飞行能力在自然界可谓是数一数二 , 雨燕科中的尖尾雨燕平均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70公里 , 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352.5公里 。
雨燕作为一种典型的候鸟

,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它们就像大多数候鸟一样 , 长途跋涉地从北飞向南 。 每年大量的雨燕会从它们的栖息地出发 , 飞向非洲西部过冬 。 神奇的是 , 科学家们发现在这过程中 , 雨燕大多数时间都在空中飞行 , 基本上不会休息 。
可这历时几个月的旅程中 , 雨燕们真的不需要休息吗?人们甚至猜测难道雨燕拥有可以停留在空中的能力?
于是德隆大学的科学家们就此展开了研究 。 2013年 , 他们为19只雨燕安装了记录设备 , 用于记录它们的状态 。 可以放心这种重量很轻的设备并不会伤害到雨燕 。 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后 , 人们会在一到两年之后将它们再次捕捉 。 然后通过分析记录仪的记录数据 , 科学家就能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休息 。

一生都在飞行的雨燕 , 真的就没有休息的时候吗?科学家们为了探究雨燕飞行的秘密 , 对他们展开了研究 。
通过数据的分析 , 科学家们发现 , 在长达两个多月的飞行当中 , 有一只雨燕只有两个晚上没有飞行 , 更离谱的是第二年 , 这只雨燕仅仅只休息了两个小时 。 虽然这只雨燕只是个例 , 大多数的雨燕还是会休息的相较频繁一些 , 但也让科学家们十分意外 。
关于雨燕为什么飞行的时间总是远远大于休息的时间 , 我们可以确定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的腿 。 雨燕的腿太短了 , 而且比起来大多数的鸟类 , 雨燕的腿会更加无力 。 大家一定在路边见到过蹦蹦跳跳的小麻雀 , 而雨燕这种鸟类基本上没有跳跃的能力 。 所以他们一般不会选择落在地面 , 因为一旦降落 , 可能就很难再飞起来了 , 这样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袭击 。

?另一个原因就是 , 大多数的雨燕其实在飞行中就可以完成休息 。 你知道吗?它们是真正的一心多用选手 , 它们的“半脑慢波睡眠”就能完成这一工作 。 听起来可能比较复杂 , 可以这样理解 , 就是当雨燕在一半的大脑控制飞行时 , 另一半的大脑休息 。
不过遇到暴风雨时 , 雨燕也是会选择悬崖峭壁停留休息的 。 这样不光可以很好躲避外来的危险 , 想要继续飞行只需要向下俯冲就能起飞 。
休息的问题解决了 , 繁衍后代怎么办?

一生都在飞行的雨燕 , 如何繁殖后代呢?你知道吗?雨燕的交配也是在空中进行的 。
到了交配的季节 , 雄雨燕会通过滑翔的方式与雌雨燕形成平行伴飞的形式 , 双方经过泄殖腔的接触 , 只需要几秒时间 , 交配就可以完成 。
关于巢穴 , 悬崖不止为他们提供了休息的场所 , 也是他们筑巢的主要地点之一 。 这种终生结对的鸟类一般会在他们一岁的时候完成配对 , 然后这对青梅竹马要共同相处四年 , 并在四年后进入成熟阶段 。 到达成熟阶段的雨燕这时候就要考虑“住房”的问题了 。
每年的春天 , 雨燕都会在同一个地方筑巢 , 除了悬崖 , 房檐也是他们的不二之选 。 这种很少休息的鸟会直到用唾液将整个巢穴建好 , 才短暂进入里面休息一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