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有多大?相信大家都知道 , 大约6500万年前 , 有一颗直径接近10公里的小行星高速撞击地球 , 这次猛烈的撞击导致地球发生了白垩纪-第三纪生物大灭绝 , 在这次大规模灭绝事件中 , 包括曾经的陆地霸主恐龙在内的无数生物都消失了 。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 , 这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 , 有一些生物直接被摧毁 , 有一些生物虽然在撞击中幸存下来 , 但是由于撞击引发了全球性的火灾以及火山喷发等一系列的灾难 , 大量烟灰遮天蔽日 , 太阳光没法照射到地面 , 地球经历了漫长的“黑暗”时期 , 地球温度骤减、植物没法光合作用 , 大量生物继续死亡 。
类似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情 , 我们人类这些年都没有经历过 , 所以并没有见识到巨大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力 。 但是在1994年 , 我们目睹了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发生了猛烈的撞击 , 这是我们人类首次观测到的太阳系内天体撞击事件 , 撞击时在木星表面产生的“伤疤”比地球还大 , 让人震惊 。 在后来我们又陆陆续续看到了多次小行星之类的小天体撞击木星 。 看到木星吸引了这么多小天体的撞击 , 所以有很多人都认为木星是我们地球的“保护神” , 帮助我们地球挡住了这些小行星、彗星 。 但事实上 , 木星也只是挡住了部分小行星 , 有一些“漏网之鱼”还是可能会来到地球附近 。
【地球远比想象中危险?速度14 公里每秒,熊熊火球现身苏格兰上空】
火球现身苏格兰
在本周三晚上 , 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夜空休息了一个异常明亮而且持续时间很长的熊熊火球 。 根据观测到的数据 , 这个明亮的绿白色熊熊火球燃烧时间持续了20多秒 , 国际流星组织(IMO)接收到了多达1200分目击报告 。 一开始 , 英国流星网络(UK Meteor Network)的172台天空摄像机的数据表明 , 这个熊熊火球可能是一颗脱离轨道的Starlink卫星再入地球大气层时剧烈燃烧产生的 。
但是后来经过多名专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后 , 发现这颗脱离轨道的Starlink卫星并没有在这个轨道路径下运行 。 而且 , 这个熊熊火球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 达到每小时31317英里 , 即(50399公里每小时 , 或者14公里每秒 。 这个速度相当快 , 基本上不可能是卫星残骸、火箭残骸 。 因为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 近地轨道的卫星、火箭残骸基本上都达不到这么快的速度 , 所以专家认为它就是地外物体 , 应该是一颗很小的小行星 。
火球现身日本
巨大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情况很罕见 , 但是陨石、流星体、小行星碎片、彗星碎片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情况却时有出现 。 在今年4月12日夜晚 , 日本名古屋市天白区上空也曾经出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熊熊火球 , 与之前看到的流星雨明显不同 , 因为这个熊熊火球看起来比较大 。
据目击者表示 , 当时这个熊熊火球出现时 , 球体发出了耀眼的红光 , 随后一下子就变得很大了 , 照亮了夜空 , 最终这个熊熊火球朝着北方坠落 。 专家表示 , 这个熊熊火球很可能是小行星碎片再入地球大气层剧烈摩擦燃烧起来产生的 , 比流星大一些 。
地球远比想象中危险?
巨大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毁灭性灾难的情况很罕见 , 毕竟在浩瀚宇宙中 , 巨大的小行星数量非常少 。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时间内 , 有很多巨大小行星已经被各大行星吸引过去 , 或者被巨大行星强大的引力“甩到”外太阳系了 。 在地球附近的小行星数量虽然还是有不少 , 但是大多数小行星的尺寸都比较小 , 而且主要集中在火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那里 , 小行星带的小行星数量可能高达50万颗 。 太阳系内依旧有这么多小行星 , 有一些小行星可能会来到地球附近 , 地球是不是比想象中的危险呢?
虽然小行星带的小行星数量非常多 , 但是在太阳、木星强大的引力作用下 , 这些小行星基本上都稳定集中在小行星带中 , 很少有小行星会来到地球 , 或者撞击地球 。 而且 , 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 , 我们现在已经能够追踪这些小行星 , 计算出它们的飞行轨道 , 甚至可以计算出碰撞地球的风险 。 如果我们发现有一些小行星对我们地球存在一定的风险 , 未来我们可能还会对其进行干预 , 甚至将其摧毁 。
推荐阅读
- “基本确定”?木星卫星的海洋里,生活着章鱼一般的外星生物
- 木星轨道的变化可能对地球产生奇怪的影响
- 民营火箭发射成功,中国商业航天按下“加速键”,2025年开启太空游
- 你们发现没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运行,这是为什么呢
- 周期2.2亿年,地球穿越银河系的证据,在地球内部被发现了
- 两个星期之内,美国宇航局的DART将主动撞击小行星
- SpaceX星链卫星排成一列,震呆日本,然而很多人却说不如中国
- 太空经济的核心组成——卫星产业分类:通信、导航、遥感
- 今年北半球出现罕见高温,为何科学家说,这是未来最凉爽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