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编者按】本文为大外交智库创始人授权 , “秦安战略”平台独家原创刊发 , 转载自“库智交外大” , 作者武子渝 , 《智本青析》实习评论员 。
自2017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太空政策1号》 , 正式批准阿尔特弥斯计划后 , 美国再次登月的任务便紧锣密鼓开始推进 。 该计划中实施第一阶段任务的阿尔特弥斯1号原定于2022年8月29日发射 , 但却因火箭在发动机冷却时出现发动机故障 , 发动机没有到达预定的温度而取消任务 。 进一步的检测修缮工作当下正在进行 。 除此受世界瞩目的全新登月太空项目之外 , 纵观不论是美国政府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太空战略》或是2022SSIB报告都始终将国家太空安全视作国家安全的核心 。 而对于另一个航空航天强国中国来说 , 太空必然也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 , 进行科学探索的主阵地 。 2019年 , 中国成为第一个登陆月球背面的国家 , 2022年前后 , 中国自主建设的空间站即将完工 。 这一突破性工程使美国逐渐将中国作为其实现太空领导权的威胁 , 将太空探索建设作为两国竞争博弈的新战场 。 那究竟两国太空政策与规划有何特点?今后太空是否会成为中美博弈主战场?本文将从国家探索与开发太空的直接目的开始展开介绍 。
一、太空开发探索价值
(一)占据战略高地 , 维护国家安全
太空安全为其他安全领域提供支撑 , 并且与其他安全领域相互融入、相互促进 , 是国家安全的关键节点与要害之处 。 谁掌握了太空 , 谁就掌握了国家安全的新阀门 。 自冷战爆发以来 , 美苏迎来了卫星时代 。 天空本身对于地面作战具有极大优势 , 对太空进一步向更高更远的开拓会带来更广更全面的视角 。 运用卫星增加了战争及军事行动透明度: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提高目标的锁定和打击精准度 , 通过对天气及环境的检测和预测辅助军事计划制定 , 获取敌方情报 。 同时通过对地面情况进行控制和预警等多方面作用来弥补军事覆盖缺陷 , 对地面作战提供全面支持 。 如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 , 美国皆重点运用侦测卫星及天基对美军提供战略支持 , 从此世界上发生的战争从机械化逐步向信息化转变 。
(二)提高生产生活效率 , 造福社会
天气预报系统能够向农业种植生产活动提供信息预警 , 太空基础建设对于制造业提出新的要求 , 可推动材料、化工等多领域的协同创新 ,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后勤保障、物流、民用等领域展现直接的优势 , 将间接带动经济产业流动 , 数据处理及信息交互 。 “太空经济”拉动基础产业 , 改造传统产业并催生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 , 例如商业太空行业的兴起 。 马斯克在2021年成功实现太空旅行轨道项目后 , 背后可窥的潜在商业及社会价值蓬勃而无限 。
(三)刺激探索创新 , 创造发展机遇
太空探索的另一极大价值是科学意义 。 对地球外一切未知探索 , 包括对月球 , 其他行星环境的认识和对可能性生命的发现 。 正如本次美国的阿尔特弥斯1号登月计划便是对后续着陆火星的铺垫 , 为获取火星信息及开展空间实验作准备 。 太空实验室、地球与太空其他星球的“联动实验”研究都开拓了对多样或类地环境的认知 , 同时激发下一代对太空的好奇与创新 。
二、中美太空政策与规划
中美两国的太空战略皆为维护国家安全服务 , 对重点研究领域与项目有清晰和明确规划 。 如中国航空航天为推进航天治理以及发展空间技术 , 明晰其产业与重点培育能力的目标 。 美国也具体提出了10个太空重点能力建设 , 包括太空态势感知、太空控制、导航定位授时、侦察情报监视、卫星操作、太空运输、导弹预警、核爆探测、卫星通信、环境监测 。 以关键领域的突破为重 , 支持商业太空的兴起 , 形成自身合作路径 。 两国倡导在遵循联合国的框架下实现太空议题探讨 , 积极参与规则制定并共同反对太空武器化 。
(一)中国太空政策与规划
1、 以太空事业作为构建人类共同体一部分
中国太空基础建设、研发新科技项目、探索外太空历史环境的目标在服务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 , 将与全人类共享发展成果 。 中国在航空航天发展愿景中强调其角色是外空科学治理的倡导者和人类文明的开拓者 , 旨为建设现代强国、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而做出努力 。
推荐阅读
- 想了解外星人的秘密,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吗?看看《国宝护卫队》吧
- 科学家发现癌扩散关键蛋白质
- 解读现实的本质:当我们不观看时,万物就不存在吗?
- 太阳系中最大的火山,高度是珠穆朗玛峰的2.4倍,太空才能一窥全貌
- 碳及其化合物八问
- 成功发射,Firefly公司火箭成功部署几颗卫星,新发动机果然靠谱
- 种种迹象表明,中俄月球基地联盟可能解体,出什么问题了?
- 空间站里什么气味?美国退役宇航员参观监狱后道出真相
- 一孕傻三年?是迷信还是科学?科学家用老鼠实验后,给出最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