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芝秀:从海归精英沦为老妈子,女儿恨她17年,偷偷寄钱接济至死( 二 )


此时的国内 , 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 日本逐步蚕食中国领土 , 处心积虑发动对华战争 , 而中国政府也加紧军队临战整备 , 中日双方在华夏大地剑拔弩张 , 大战一触即发 , 此种气氛与悠游自在的法国不可同日而语 。


“法国社会平静多了 , 人们的生活依旧优雅 , 我们在巴黎过着安定的生活 , 有个幸福的家 。 ”
陈芝秀很享受法国巴黎的生活 , 她常跟人说:“有能力的都留下了 , 没能力的才舔着脸回去” 。 她很欣赏那些抱着为国效力无上光荣的归国学生 , 但她不屑成为这样的人 。
然而 , 她万万没想到 , 这样的人 , 她身边就有一个 。

图 | 留法精英 , 常书鸿在倒数二排中间
1936年 , 常书鸿漫步于塞纳河畔 , 一个旧书摊上的一本图册吸引他驻足陶醉 , 这是一本外国人拍摄的敦煌石窟图录 , 里头展现了大量敦煌唐代绢画 , 使他头一次领略到中国古代艺术的璀璨结晶 , 顿时捶胸顿足 , 自责自己数典忘祖 , 崇洋媚外 , 竟然跑到西方来研习西洋艺术 , 而放任中国古画被岁月摧残而置之不理 。
痛彻心扉过后 , 他当即做了回国的决定 。 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说服的人 , 自然是陈芝秀 。
法式小屋内 , 白炽灯烘暖了三口之家 , 热气腾腾的饭桌上 , 常书鸿滔滔不绝地阐述着他的回国大计 , 陈芝秀起先以为常书鸿在开玩笑 , 但那股执拗劲儿 , 让她意识到非同寻常 , 二哥是来真的 。
她慌了神 , 放下碗筷说道:“二哥你可想好了?这儿吃好喝好 , 睡觉都比国内香 。 中国积贫积弱 , 能有什么条件给你搞艺术?再说国内的局势你也知道 , 准备要打仗了 , 你是要给中国艺术抛头颅洒热血吗?”
常书鸿反感地蹙起眉头 , 竭力压住语调说:“正是这样 , 我更要回去 。 芝秀 , 你做人太自私 , 学成归国 , 是知识分子的使命职责 。 ”接着 , 他又拿出一本从旧书摊买来的敦煌图册 , 说道:“看看吧 , 敦煌的这些中华艺术瑰宝 , 不少已经被外国强盗掠夺破坏 , 剩下的也经不住大西北日复一日的风沙侵蚀 , 国家没有人才去干保护工作 , 眼下正是需要你我的当口 , 我们不去干 , 子孙后代就再也看不到了 。 ”
陈芝秀啧了一声 , “舍小家为国家?我没有那么伟大高尚 。 ”说着 , 往常书鸿的碗里夹了菜 , 又用筷子朝他的碗边敲了两声清脆 , 嗔道:“中国还有句古话你可晓得?不恋故乡生处好 , 受恩深处便为家 。 ”
被陈芝秀高高低低噎了几句 , 常书鸿闭了嘴 , 狼吞虎咽扒了两口饭 , 少顷后才语重心长说道:“妇人之见!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是连结在一起的 , 国家不好 , 我们不管身处天涯海角任一角落 , 都要遭人歧视欺辱 , 华人在西方世界的地位你是瞧得见的 , 今天还不至于轮到我们 , 是因为我们个人的努力挣了点薄面 , 但如果我们的国家继续坏下去 , 我们被欺负不在明天就在后天 , 不在这里就在那里 , 还有我们的女儿沙娜 , 往后我们的子孙......吾辈不为国建设 , 后代都要骂我们不中用留下烂摊子......”
话音正起劲 , “啪”一声 , 陈芝秀把筷子拍在桌上 , 打断了常书鸿的讲话 。
“你为什么老是开口闭口净提国家?国家很坏 , 照样有人过得很好 。 国家很好 , 照样有人过得很坏 。 我们的日子攥在自己手心里 , 跟国家八竿子打不着 , 我们过好自个儿的日子才是头等大事儿 , 忧国忧民的瞎操心什么呢?”
“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想 , 中国不可能富强起来 。 ”常书鸿“哼”了一声 , 腾开椅子起身离去 。
人走茶凉静思己过 , 陈芝秀犯愁 , 自己是不是真的太不通情达理 , 过分精致利己了?
她惆怅嘀咕:“其实只要我抓住这个男人 , 到哪哪儿也坏不到哪儿去?”如是想 , 她又宽慰松动一些 。

图 | 陈芝秀 , 她正年轻
没过几天 , 常书鸿呼啦啦地举着一份聘书回家 , 眉飞色舞说道:“芝秀你看 , 这是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的电报 , 他要聘请我到北平艺专当教授 , 恭请我火速回国 。 ”
陈芝秀瞥了一眼 , 揶揄道:“那又怎样?人家哄点甜头你就上当了?”
常书鸿斜睨着她 , 嘟囔道:“你真扫兴!我看国内还是很器重我们这些留洋的知识分子的 , 回国即身居要职 , 不像你说的那样回去要日夜拉磨吃糠咽菜呢 。 ”
常书鸿预备又要被泼一头冷水 , 正要生闷气 , 这时的陈芝秀却冷不丁地说了一句:“好 , 那我就孤注一掷 , 陪你做一个春秋大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