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宁愿探索太空,也不去研究深海?深海究竟有多可怕?


为什么人类宁愿探索太空,也不去研究深海?深海究竟有多可怕?


文章图片


为什么人类宁愿探索太空,也不去研究深海?深海究竟有多可怕?


文章图片


为什么人类宁愿探索太空,也不去研究深海?深海究竟有多可怕?


文章图片


现代人类上得了天 , 也下得了海 , 不过在“上天”和“下海”这两件事情上 , 人类明显更偏向于“上天” 。
时至今日 , 人类已经向外太空发射了大量的探测设备 , 甚至在遥远的火星上 , 也有人类的火星车在四处张望 , 尽管人类对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间还称不上是“了如指掌” , 但至少也算得上是比较熟悉了 。

相对探索太空而言 , 人类对地球海洋的研究却远远不够 ,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 人类所探索过的海洋区域 , 也仅占到了地球海洋的5%左右 , 并且这些区域绝大多数都是浅海 , 至于深海 , 人类则几乎是一无所知 。 为什么人类宁愿探索太空 , 也不去研究深海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
深海究竟有多可怕?
深海最直观的可怕之处就是黑暗 , 随着深度的增加 , 海洋中的能见度也会越来越低 , 通常来讲 , 当水深超过200米时 , 海洋中的能见度就已经很低了 , 当水深达到千米级别时 , 我们就可以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无边无际的黑暗 。

然而深海中真正可怕的 , 其实是深海中的高压 , 要知道水深每增加10米 , 海洋中的压强就会增加差不多1个大气压 , 而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700米 , 这种深度的压强可以达到370个大气压 , 这大概相当于1平方厘米的面积承受370公斤的重量 。
如此极端的高压环境 , 极大地限制了人类在深海中的行动能力 , 即使是乘坐特制的潜水器潜入深海 , 人类也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

当然了 , 虽然深海对于人类来讲确实是很可怕的 , 但是人类对深海的研究 , 并不是一定要亲自去深海进行“实地考察” , 毕竟在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中 , 通常使用的也只是无人设备或者远距离探测手段 。
那么 , 人类为什么不使用无人设备或者远距离探测手段来研究深海呢?
在远距离使用无人设备时 , 我们需要一种载体来与其建立起无线通信 , 以便即时控制它们的行动以及获取它们传回的数据 , 而在进行远距离探测时 , 我们也需要一种载体才能获取到探测目标的信息 。

正如我们所知 , 人类探索太空时所利用的载体其实就是电磁波 。 实际上 , 人类对地球表面的了解 , 主要也是借助电磁波来完成的 , 比如说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 就可以利用电磁波在极短的时间内覆盖地球表面的很大一片区域 , 从而进行大范围、高精度、高效率地探测 。
然而在深海中 , 电磁波却没有了“用武之地” , 为什么呢?因为电磁波在水中传播时会剧烈地衰减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深海中才会是一片可怕的黑暗 , 毕竟可见光其实就是一种电磁波 。
【为什么人类宁愿探索太空,也不去研究深海?深海究竟有多可怕?】没有了电磁波的“帮助” , 人类就只能想办法利用另一种载体——声波 , 其原因就是声波是一种机械波 , 其在水中的传播衰减远远小于电磁波 , 可以在海水中进行远距离的传播 。

尽管声波也可以像电磁波那样与无人设备建立起无线通信(这也被称为“水声通信”) , 或者获取到探测目标的信息 , 但在深海中利用声波却存在着诸多的难题 , 主要有以下五点:
1、在传播过程中 , 声波会因为海水介质的不均匀分布 , 海面、海底界面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出现随机的散射、折射、反射和干涉 , 这样就会造成不同时刻、不同强度的声波信号互相混叠 , 进而产生类似混响的效果 。
2、海洋表面的海浪波动以及深海中的暗流 , 很容易导致声波出现快速变化 。
3、海洋中的环境噪声 , 如海洋生物或者人类的船舶发出的声音 , 会大幅增加利用声波的通信难度 。
4、声波在海水中传播时也是有衰减的 , 并且频率越高衰减就越严重 , 这就造成了能够使用的信号带宽非常有限 。
5、与电磁波相比 , 声波的传播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 就算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得多 , 也只能达到每秒钟1500米左右 ,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水面或水下的设备发生了相对运动(这很常见) , 就可以产生非常明显的多普勒效应 , 进而导致接收端无法正确识别出其携带的信息 。

推荐阅读